清秀吧

位置:首頁 > 人文素養 > 育兒經驗

孩子的畫“聽”了才能明白

孩子畫的是和成人完全不一樣的畫。所以,孩子的畫不是用來“看”的,而是用來“聽”的,就是這個意思。更準確地說,孩子的畫是“聽”了才能夠明白的東西。

孩子的畫“聽”了才能明白

孩子和成人是完全不同的生命個體。

繪畫也是同樣的道理。孩子畫的是和成人完全不一樣的畫。成人欣賞畫家的畫,或者作為興趣畫些畫,這些行為和孩子的繪畫行為有完全不同的意義。因此,以欣賞成人繪畫的眼光去鑑賞孩子的畫是不恰當的。孩子畫畫時,成人在旁邊指指點點或者直接插手更是對孩子的妨礙。這一點,希望家長一定要牢記心中。

“聽”畫的方法更好與孩子溝通

繪畫是孩子的一種表達方式,嬰兒通過哭、抖動身體或者笑來表達高興或不高興。母親通過觀察嬰兒的反應來分析原因,瞭解嬰兒的心情。比如,孩子哭了,媽媽就想是不是尿布溼了,該換尿布了;如果嬰兒笑眯眯的,媽媽就認為他吃飽了,等等。

對於“哭”這一嬰兒的表達方式,大概沒有一個父母把它的好壞作為一個問題來考慮過吧。肯定不會有父母這樣說:“如果再用那樣糟糕的哭法兒,就不給你奶吃!”更不會有父母這樣擔心:“這個孩子用這種方式哭,是不是性格上有問題啊!”

然而,對於繪畫,父母們卻用好壞來評價,甚至上升到心理分析,試圖通過畫來判斷孩子的性格。但是,孩子的畫和嬰兒的哭是一樣的,僅僅是直接表達心情的一種方式而已。

孩子不能用語言來充分表達,又不能靠書寫文字來表達,他們通過繪畫來表達自己的想法,講述自己的感受和發現。無論畫的好壞,成人都應該首先傾聽孩子在繪畫中想要表達的東西,理解他們所要講述的內容。

所以,孩子的畫不是用來“看”的,而是用來“聽”的,就是這個意思。更準確地說,孩子的畫是“聽”了才能夠明白的東西。對於孩子來說,他們的畫只有被“聽”,他們的繪畫行為才有意義。被“聽”,被理解了,就有了表達的樂趣。因此,對於孩子的畫,作為母親最重要的態度就是去“聽”,去了解,去感受!

從出生到三四歲的幾年中,孩子的身心發展速度令人驚歎。在這短短几年中幾乎濃縮體現了人類從原始人到現代人的歷史發展中所取得的進步。而我們同樣可以從孩子的繪畫作品中看到這些歷史發展的足跡。

原本像猴子一樣隨意塗鴉的孩子,開始給圓或線賦予意義,從而獲得語言,最後甚至只憑印象去繪畫。孩子一個一個地經歷這樣的發展過程,就能夠畫出人類用於表達的畫。而且,隨著這個發展過程,表達的方式和內容也隨之變化。我絕對不贊成那種無視孩子的發展過程,迫使他們超越自己成長過程的做法!同時,就像不同年齡的孩子畫出的是不同的畫一樣,不同年齡的孩子也需要不同的鼓勵方式。

“聽畫”的方式方法也根據年齡有所不同。如果是二至三歲的孩子,就問他“這是什麼”,要聽他給他所畫的東西賦予的意思。到了四歲以後,就要問“他們在做什麼”,要聽聽他的畫裡故事的內容。

但是希望家長注意,我們一說“畫是用來聽的”,媽媽也好,保姆也好,容易變得過於熱心,喋喋不休地去詢問孩子。我們的原則是,在孩子專心畫畫的時候,最好不要發問。而當孩子畫完了拿給你看時,或者畫得有些厭煩,暫時告一段落時,再去問問他也就足夠了。

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