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秀吧

位置:首頁 > 人文素養 > 育兒經驗

怎樣培養孩子關心他人

家長做好帶頭作用,讚揚孩子的友善行為,培養孩子做力所能及的事等等。

怎樣培養孩子關心他人1

辦法一:家長做好帶頭作用

家長是孩子的一面鏡子,家長做什麼,孩子很有可能就去模仿他們的行為。所以說,家長對孩子的影響力是相當大的,因此家長有責任做好帶頭作用,很好的扮演富有愛心的爸爸媽媽的角色,這樣孩子在長期的薰陶和培養下,也會漸漸養成對他人關愛、幫助的習慣。

辦法二:讚揚孩子的友善行為

從一些心理學的研究發現,如果家長經常讚揚孩子的一些良好品德和行為的話,可以幫助他們很好的塑造自己。每當孩子做了一件好事,家長及時的讚揚能夠激發孩子重複進行這些良好的行為,並且漸漸在心理預設自己是一個有愛心、有良好品德的人,更加熱心去關心他人了。

辦法三:引導孩子尊重長輩和關心家人

要培養孩子關心他人的話,可以從最親的家人來著手,比如說讓他們時時孝順爺爺奶奶、外公外婆等,家裡人過生日的話,也帶著孩子做一些DIY的東西送給過生日的家人,這樣孩子感到樂趣的同時,也能夠更好的接受關愛他人是一件很愉快、很美好的事情。另外,也可以在家人身體不舒服時,鼓勵孩子多去關心和問候,這對幫助養成孩子的關愛他人的習慣也是很有益的。

怎樣培養孩子關心他人
  

辦法四:培養孩子做力所能及的事

孩子如果連自己都不懂得自我關心和愛護的'話,是很難指望他日後具備關心他人的意識和能力的。所以家長要先培養孩子懂得愛護自我,在日常生活中注意培養他們的獨立能力,比如說安排他們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小事或者家務等,這樣他們才能從小養成熱愛勞動的習慣,並掌握一定的關愛自己和他人的能力,才可以在日後為社會做貢獻。

辦法五:讓孩子多跟同齡小夥伴交往

在孩子與同齡小夥伴交往的過程中,家長應當多一些鼓勵孩子將自己的玩具、書本借給小夥伴玩,養成和小夥伴一起分享自己的“所有品”,這樣才能夠讓孩子和小夥伴之間團結友愛,並且互謙互讓。

辦法六:帶孩子多參加一些公益活動

讓孩子多接觸社會,關愛社會,並儘量帶他們去參加一些公益活動。孩子可以在公益活動中體驗到關愛他人的簡單的快樂,並且還會期待下一次再能夠參加這樣的活動。久而久之,對培養孩子關愛他人也是很有幫助的。

怎樣培養孩子關心他人2

01懂得關心他人的孩子未來可期

關心他人是一種美德,更是人的一種良好品質,懂得關心他人是一種奉獻、一種付出,一種同理心,也是成為一位優秀的人必備品質。如果習慣於以自我為中心,只知道索取,很難有關心他人的意識。

在網上曾經有一個視訊,一位二年級的小男孩兒和同學追逐,不小心撞倒了一位女同學,使女孩兒扭傷了手腕。男孩兒的父母向女孩兒及對方家長道歉,所有的醫藥費都負責。在孩子們之間看似平常的一次小意外,妥善解決後本該到此結束。

而這位小男孩兒的表現讓人很溫暖,他每天都要提前到學校,在門口等待小女孩兒,幫她拿書包,放學幫女孩兒收拾書本,送出學校。在學校對女孩兒照顧得無微不至,女同學的家長被這位小男孩兒的行為感動了,一直誇他有愛心有擔當。

這位小男孩兒的舉動不僅是責任心的體現,更是關心他人的表現。他能站在女孩兒的角度想問題,受傷不方便拿取東西,他理解這種不便和困擾,做出力所能及的事,盡最大努力替女同學分擔。

人本主義大師卡爾.羅傑斯曾經提出,在與人交往中,能顧及他人的感受理解他人的立場,也能照顧他人的想法和情緒,站在他人角度考慮問題,是關心他人的體現,也是處理問題能力的提現。

有同理心懂得關心他人,這樣的孩子內心善良,願意付出,受周圍人歡迎,能很好地融入集體適應不同環境,未來可期。

02父母秉承3點,養出有同理心的孩子

如果不感恩他人的付出,不體諒父母的不容易,這樣的孩子讓人“心寒”。懂得關心他人,為他人考慮並不是孩子天生具備,需要通過家長引導和培養,從小養成習慣。

1、給孩子表達真實感受

大部分家長出於愛和責任只顧及孩子的感受,卻忽視了讓孩子體會父母的感受,這是做為父母的本能,。即便自己身心疲憊沒有精力照顧,也要堅持面面俱到,不怠慢孩子,唯恐他們受委屈。形成習慣,孩子意識不到要考慮父母的`處境和感受。

他們根本沒有想過爸爸媽媽是不是累,認為父母給自己的照顧是理所應當,並且應該隨叫隨到。自然學不會體諒他人,更不會關心別人。、

要讓孩子懂得體諒父母,父母就要表達自己的真實感受,身體不舒服時,疲憊不堪時就要表達出來,讓孩子知道爸爸媽媽此刻非常勞累,沒有力氣照顧他,需要暫時休息。

通過這種方式讓孩子知道,爸爸媽媽也會累,也需要休息需要心疼,需要得到照顧。只有想孩子表達真實感受,他才漸漸懂得體諒和心疼父母。

怎樣培養孩子關心他人 第2張
  

2、培養孩子同理心

不體諒他人,不顧及他人感受和情緒,只以自我為中心,孩子缺乏同理心,不習慣觀察他人的情緒及感受。日常生活的小事就可以有意識引導孩子通過觀察、關注他人,培養同理心。

分享一件事的時候有意識地讓他說說自己對這件事的看法及聽完後的感受,如果這件事發生在他身上,他將怎樣處理。通過觀察周圍人不同表情,讓孩子分析對方是什麼情緒,是開心還是沮喪等等。這樣的經歷多了,他逐漸養成關注他人的習慣,學會分析對方的情緒,站在對方角度考慮問題。

孩子學會了關注他人,對情緒變得敏感,在與人相處中漸漸學會考慮他人,建立起同理心,懂得關心他人。

3、鍛鍊孩子體會“感受與行為”的關聯

日常生活中父母經常鍛鍊孩子體會行為與個人感受的關聯,讓他懂得什麼行為使人的感受最舒適,什麼行為被歡迎,被他人認可。

比如在學校犯錯誤時孩子受到老師的批評,他一定有不好的感受,父母可以首先理解孩子此刻的感受,安慰他同時共同分析哪種行為被老師不認可而受到批評,孩子感受到被關心,也會懂得關心溫暖他人。體會到自己行為和感受的關聯,也懂得怎樣避免錯誤,避免帶來不好的感受。

標籤:培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