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秀吧

位置:首頁 > 人文素養 > 職場技巧

同行您的心理健康狀況怎樣

同行您的心理健康狀況怎樣,心理健康是指心理的各個方面及活動過程處於一種良好或正常的狀態。心理健康的理想狀態是保持性格完好、智力正常、認知正確、情感適當、意志合理、態度積極、行為恰當、適應良好的狀態。看看同行您的心理健康狀況怎樣。

同行您的心理健康狀況怎樣1

心理健康狀況與身體健康同樣重要。在第八個中國記者節前,《健康週刊》與青海省心理諮詢中心以問卷調查的形式,對青海日報、青海電視臺、青海人民廣播電臺、西寧電視臺、西海商報和西海都市報的50位一線記者和編輯做了調查。調查結果顯示,被調查者中有20、45%的人存在強迫、抑鬱、焦慮和人際敏感等情緒問題,省心理諮詢中心心理醫師針對這些問題,給出瞭解決或緩解方法。

多方配合完成問卷調查

劉桂蘭主任醫師和韓國玲副主任醫師根據媒體工作者工作的特殊性,選擇了世界上著名的心理健康測試量表《匹茲堡睡眠質量指數(PSQI)量表》《症狀自評量表》、簡易應對方式問卷(SCSQ)三張量表,分別從被調查者的睡眠質量、情緒狀況和如何處理自己的心理問題三方面著手,製作了《媒體工作者心理健康問卷調查表》。

10月20日起,記者將50份問卷調查表陸續送至青海日報、青海電視臺、青海人民廣播電臺、西寧電視臺、西海商報以及西海都市報。11月2日,在各單位辦公室幫助下,收回了46份,通過省心理諮詢中心分析後,確定有效問卷為44份(另外兩份由於未完成答卷而無效)。

調查物件

調查物件一半以上是工齡10年以下的年輕人。平均年齡33、43歲,男性24人(54、5%),女性20人(45、5%);工作崗位分別為:編輯9人(20、5%)、記者30人(68、2%)、主持人5人(11、4%);工作年限分3檔,10年以下的22人(50、0%)、10年至19年的17人(38、6%)、20年以上的5人(11、4%)。

調查結果一:有中度心理衛生問題者佔20、45%

調查結果顯示,接受問卷的人中,可能有中度以上心理衛生問題的人佔20、45%,與全國常模組的比較中發現,強迫、抑鬱、焦慮、人際敏感因子分數均高於全國常模組。

心理專家分析,強迫因子居高的原因,主要和工作性質有關。媒體工作者每天都要向大眾傳遞真實、準確、及時的新聞資訊,從業者的職業要求決定了從業者必須高度負責;媒體工作崗位對從業者的要求很嚴格,如果出現嚴重的失誤,會讓整個團隊受到影響,因此,反覆檢查,不斷置疑使從業者的心理壓力加大。

抑鬱、焦慮等情緒問題是職場中每個人都會遇到的問題,表現得強烈與否,和個人對消極情緒的疏導、排解能力有關。

人際敏感問題,換言之,就是媒體工作者在人際交往中的情緒穩定性較弱。媒體工作從某種意義上講,獨立性大於合作性,而且在同一單位,很少有兩個人的工作範圍是相同的,無論記者還是編輯。工作內容的相對獨立,使合作的機會減少,而這種現象對個人的發展是不利的。

調查結果二:34、1%的人睡眠質量差

問卷調查中,34、1%的被調查者睡眠質量好,31、8%的人一般,34、1%的人睡眠質量差。而對睡眠時間的調查中,存在的問題相對集中。有43、2%的人入睡困難、40、9%的人日間功能障礙、34、1%的人自感睡眠質量較差、18、2%的人有睡眠障礙。

調查中,一部分睡眠障礙的人,對待睡眠有這樣一些錯誤的認識:每天晚上必須睡足8小時以上;試圖控制睡眠,晚上即使不困也要早早上床,把睡眠當作一項任務來完成。進而引起對睡眠的恐懼和緊張,導致失眠。

有一位被調查者這樣說:“我每天晚上在沙發上看電視的時候,覺得很瞌睡,但是洗漱完畢,就睡意全無,只能在床上翻騰。”心理專家建議,不妨改變洗漱的時間,比如在晚飯後先洗漱,再看電視,有了睡意直接上床睡覺,則可能解決這個問題。

其實,對於睡眠時間的需求,人與人之間有很大的差異。有一部分人被稱為短睡眠者,他們晚間睡眠時間平均4小時左右,但他們白天的工作效率與其他人沒差別,這些人是不需要治療的。因此,每個人不必計較每天晚上睡多少小時,只要感到白天精力充沛就行了。

調查結果三:選擇消極應對的平均分低於一般人群

簡易應對方式問卷(SCSQ)中,前12項為積極應對心理問題的方式,而後8項為消極應對方式,心理專家在將這兩組資料與一般人群情況做比較時發現,媒體工作者積極應對平均分為1、72,與一般人群的1、78比較無差異;消極應對平均分為1、07,與一般人群的1、59相比低於一般人群。

心理專家分析,媒體工作者之所以沒有選擇“通過吸菸、喝酒、服藥和吃東西來解除煩惱”“認為時間會改變現狀,唯一要做的便是等待”“依靠別人解決問題”“接受現實,因為沒有其他辦法”和“幻想可能會發生某種奇蹟改變現狀”等消極應對方法,這與媒體工作者的文化程度相對較高有一定關係。

應對心理問題自我調節最有效

《媒體工作者心理健康問卷調查表》中顯現的問題,通過自身的調節是能夠緩解和解決的。心理專家認為,影響我們心理健康導致異常心理髮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有生物因素、心理因素、社會因素等等,而在以後的工作中,學會舒緩工作壓力,保持良好的生活心態,是保有身心健康的有效方法。怎樣保持良好的心態呢?

採訪遭拒絕怎麼辦

記者在工作中,難免遇到採訪物件的拒絕,遭遇拒絕時的確很難堪,心理專家給新聞工作者提出瞭解決辦法。

首先,要適度轉移注意力。當遭到拒絕並確定採訪不能繼續進行時,先把採訪的事情放一放,轉移注意力是一種最好的方法。做自己得心應手並能容易有成就感的事情,比如玩一玩益智類的小遊戲,或者打一場籃球,出一身汗,之後再衝個熱水澡,挫折感很快從你身邊走開。

接著,在心態平和後,應分析受挫的原因,找出被拒絕的癥結,有的放矢地解決問題。當然,如果採訪物件就是不願意接受採訪,記者就要考慮採訪轉換角度,另行選擇採訪物件。

長期熬夜怎麼養心

媒體工作者中不少人需要加班趕稿子,熬夜在所難免。從業者應該儘量把工作放在白天做,不得不熬夜時,就要求助各種有益心理健康的食品。多補充B族維生素含量多的.食品,比喝咖啡、酒更有效。吃深綠色葉菜類及豆類植物,肝臟、魚、紅肉、牛奶、乳酪中都能得到B族維生素。它們不僅參與新陳代謝,提供能量,保護神經組織細胞,對安定神經、舒緩焦慮緊張也有益。

改善人際交往敏感的方法

媒體工作者在人際交往方面,先應該做到豁達和寬容。如果與同事之間出現了小問題,應該主動與人交流,彼此推心置腹,很多“原以為”就能釋然,能讓芥蒂自然消失。

淡泊名利也是改善人際交往敏感的好辦法。一個人的快樂,並不是他擁有的多,而是他計較的少,不必訂立超出自己能力範圍的目標。不計較別人比自己得到的多多少,做好自己應該做的事情,得到屬於自己的東西足以。

建立積極的處世觀

有些記者,由於工作關係看到和聽到的負面之事較多,時間久了,不免消極。心理專家告訴大家,放鬆心情可以保持樂觀向上的心態。

凡能變更心境者,就能改變生活,而變更心境重要的是看待事物的眼光有所不同。事物帶給我們的有積極因素也有消極因素,一切事物影響人的根源在於我們的心態。遇到負面之事,不應該在心裡將它放大,更不能把這種消極情緒帶到工作之外。

勞逸結合,尋求工作以外的樂趣是擁有健康心理的良方。

短期旅遊、爬山、運動,到大自然中去,呼吸新鮮的空氣,能夠開闊視野增加精神活力。忙裡偷閒聽聽音樂,唱歌,聊天逛街,也是消除心理疲勞,讓緊張的神經得到鬆弛的有效方法。

《媒體工作者心理健康狀況問卷調查表》內容說明:

同行您的心理健康狀況怎樣
  

(一)近1個月的睡眠情況調查內容包括,從上床到入睡需要多長時間、夜間實際睡眠時間以及因去廁所次數多、易醒、入睡困難等原因引起睡眠質量低。

(二)症狀自評的內容有90項,分“沒有”“很輕”“中等”“偏重”“嚴重”5個等級。內容涉及近1周內的一些生活中細節,如頭痛、神經過敏、頭腦中有不必要的想法或字句盤旋、對異性的興趣減退、對旁人責備求全、忘記性大、容易煩惱和激動、發抖、感到大多數人都不可信任、胃口不好、容易哭泣、感到人們對你不友好、做事必須反覆檢查、吃得太多、感到自己的身體有嚴重問題、從未感到和其他人很親近、感到自己有罪、感到自己的腦子有毛病等。

(三)簡易應對方式問卷,以當經受生活中的挫折打擊時可能採取得態度和做法為測試內容,有“不採取”“偶爾採取”“有時採取”“經常採取”4個選項。前12項為積極應對心理問題的方式,如“通過工作學習或一些其他活動解脫”“與人交談,傾訴內心煩惱”“儘量看到事物好的一面”“不把問題看得太嚴重”“找出幾種不同的解決問題的方法”等等;後8項為消極應對方式,有“通過吸菸、喝酒、服藥和吃東西來解除煩惱”“依靠別人解決問題”“幻想可能會發生某種奇蹟改變現狀”等等。

同行您的心理健康狀況怎樣2

如何調節心理健康呢

1、保持樂觀的情緒。要學會熱愛生活,熱愛自己的工作。善於在生活中尋找樂趣,在工作上不斷創造,讓自己的人生價值,不斷在樂觀地正視失敗和積極的探索成功中得到證明和體驗。這是關於心理健康自我調節的重中之重。

2、善於排除不良情緒。關於心理健康保健不得不提到如何處理不良情緒的問題。遇到不順心的'事,別悶在心裡,要善於把心中的煩惱或困惑及時講出來,使消極情緒得以釋放,從而保持愉悅心情總伴你左右。

3、善待別人,心胸大度。以諒解、寬容、信任、友愛等積極態度與人相處,會得到快樂的情緒體驗。這樣寬容,關心別人也有利於營造好心境。這也是一條關於心理健康自我保健的妙計。

同行您的心理健康狀況怎樣 第2張
  

4、培養生活中的幽默感。除了嚴肅、正式的場合外,在同事、朋友乃至家人中,說話時適當地採用幽默語言,對活躍氣氛、融洽關係都非常有益,在一陣會心的笑聲中,大家心情特別好。

5、學會諧調自己與社會的關係。隨著社會的發展,我們要經常調整自己的意識和行為,適應社會的規範,並不斷學習,提高自己的適應力,從而減少因此而帶來的困惑和壓力,保持心理健康。 關於心理健康的自我保健方法還有很多,不過從整體上來講,還是在於心態調整和處事風格兩方面。

標籤:健康狀況 同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