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秀吧

位置:首頁 > 人文素養 > 美文閱讀

關於國小數學教案範文錦集5篇

作為一名專為他人授業解惑的人民教師,很有必要精心設計一份教案,教案有利於教學水平的提高,有助於教研活動的開展。教案應該怎麼寫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國小數學教案5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關於國小數學教案範文錦集5篇

國小數學教案 篇1

從前、後、左、右等不同位置觀察同一個物體,指出各個位置看到的物體形狀。

認識物體的正面、側面和上面;從正面、側面和上面觀察長方體或正方體形狀的物體;從正面、側面和上面觀察3個相同的正方體擺成的物體,初步進行物體與其正檢視、側檢視、俯檢視間的相互轉換。

從正面、側面和上面觀察4個相同的正方體擺成的物體,簡單描述看到的形狀。比較幾個物體的正檢視(側檢視或上檢視)。

本單元教材安排一道例題和一次想想做做,都是觀察4個相同的正方體擺成的物體。一道思考題裡觀察的物體要複雜得多。

在三年級(上冊),學生已經觀察了由3個相同的`正方體擺的物體,初步學習從正面、側面和上面進行觀察,並用圖形描述物體各個面的形狀,這些都是繼續教學本單元內容的基礎。

從3個小正方體的拼擺至4個小正方體的拼擺,數量上僅多了1個小正方體,但拼擺時的變化卻多得多。各種拼擺組成的物體形狀各不相同,它們的檢視有時相同,有時不同。如果學生理解這一點,他們的空間觀念和觀察物體時數學思考的水平都能得到一次發展。例題出示三個都是由4個相同的正方體擺成的物體,由大卡通引導學生先從正面看這三個物體,比比看到的形狀是否相同,再從側面和上面看,也分別比比形狀,這些活動能有效地幫助學生達到教學要求。

用4個相同的正方體擺成的物體不只例題中的三個,還有許多。因此,想想做做第1題讓學生繼續擺一擺、看一看、比一比並且畫一畫。這些要求既與例題自然銜接,又比例題適當提高。擺一擺讓學生整體感知物體的特徵,先擺再看便於學生理解物體某個方向的形狀。例題和各道想想做做都有先擺一擺的要求,教學時要想辦法為學生創造擺的物質條件,絕不能圖省事以看教材裡的實物圖代替看擺出的實物。把看到的圖形畫出來,是表達觀察、思考結果的一種方式。對學生畫圖的要求不宜過高,能畫出草圖並基本正確就可以了。

想想做做第3題要求依據檢視擺出物體,其中第(1)題的擺法各只有一種,第(2)、(3)題的答案是開放的。要鼓勵學生擺出既符合檢視要求,形狀又不相同的各個物體。引導他們經歷研究檢視的結構想一想應該怎樣搭動手拼搭驗證搭成的物體是否符合要求的過程,這個過程既能發展空間觀念,也能培養良好的學習方法與習慣。在進行第(2)、(3)題的拼擺時,可以分步進行。如先拿2個或3個正方體放成一排,再把其餘的正方體放到適當的位置上去,想想有幾種放法並檢查擺出的各個物體的檢視是否符合題意。第5題是第6題的鋪墊,每個樓房模型都只要4個正方體就能搭出。學生在搭的時候,會自覺體會其中某個正方體被遮著,不容易看到甚至看不到,能理解那個看不到的正方體事實存在,也是空間觀念的反映。第6題左邊物體中的各個小正方體都能清楚地看到;中間物體中的個別小正方體不容易看到;右邊物體中有個別小正方體被遮著,不能直接看到。說出三個物體各由幾個小正方體擺成的難度不同,要讓學生說說自己是怎樣數、怎樣想的。

思考題是從前、後、左、右分別觀察由6個正方體擺成的物體,供教學選用。要注意的是,本單元的教學內容是觀察由4個正方體擺成的物體。

國小數學教案 篇2

教學要求:

1.使學生進一步理解分數四則運算的意義和法則,能正確地進行分數四則運算。

2.使學生能正確地進行整數、小數和分數的四則餛合運算,並能靈活地選擇合理的方法使計算簡便,提高學生的計算能力。

教學過程:

一、揭示課題

這節課我們複習分數的四則運算。(板書課題)通過複習,進一步認識分數四則運算的意義和計演算法則,能正確地進行整數、小數和分數四則混合運算,並能根據具體特點靈活地選擇合理的方法,使一些計算簡便。

二、複習分數四則運算的意義

1.提問:分數四則運算意義與整數四則運算的意義有哪些相同,有什麼不同?指出:分數加減法和除法的意義與整數完全相同。在乘法裡,除了求幾個相同分數的和用乘法外,求一個數的幾分之幾是多少也用乘法。

2.做練習十六第1題。

指名學生口答,其中第(2)題要求說明理由.追問:要求一個數的幾分之幾是多少,用什麼方法計算?

三、複習分數四則運演算法則

1.複習加、減法計算。

(1)做練一練第1題加、減法。

讓學生計算 + 、 - ,同時指名板演。集體訂正,說說怎樣算的。

(2)提問:分數加、減法怎樣算?(板書:分數加減法:同分母的,分子加減,分母不變。異分母的,先通分再計算。)你能舉例說明嗎?為什麼同分母分數加、減分母不變,分子相加、減,異分母分數要先通分再計算?(只有單位相同的數才能直接相加、減)分數加、減法的法則與整數和小數的加、減法的法則有什麼共同特點?(都是把相同單位的數直接相加、減,所以整數、小數是把相同單位的數相加、減,分數是把分子相加、減,分母不變)

2.複習分數乘、除法計算。

(1)做練一練第1題後四題。指名兩人板演,其餘學生分兩組,每組做一組題。集體訂正,說說怎樣算的。

(2)提問:分數乘、除法怎樣算?(板書:分數乘法;分子、分母分別相乘。分數除法:乘除數的倒數。)

3.做練一練第2題。

先讓學生直接寫出得數。小黑板出示,指名學生說出得數。第三、四行讓學生說說是怎樣算的。

四、複習四則棍合運算

1.做練一練第3題。

指名學生說一說各題的運算順序。提問:分數四則混合運算是按怎樣的`順序進行的?指出:分數四則混合運算順序與整數、小數相同。(板書)指名四人板演,其餘學生分兩組,分別做前兩題和後兩題。集體訂正。指出:分數四則混合運算要按照整數、小數的四則混合運算順序進行計算,一步一步算出結果。

2.做練一練第4題。

讓學生在課本上看一看,應用了哪些運算定律。小黑板出示,指名學生回答,並在小黑板上用適當的符號表示出來。追問:這樣計算簡便一些嗎?為什麼?指出:整數、小數的運算定律在分數裡同樣適用。在分數四則混合運算裡,應用運算定律和規律,也可以使一些計算簡便。

3.討論練習十六第2題。

現在請大家看練習十六第3題。討論一下,每道題的數有什麼特點,怎樣算比較簡便。指名學生口答怎樣算簡便。

4.討論練習十六第6題。

讓學生討論、填數。指名學生口答,並說明怎樣想的,有幾種填法。

五、課堂小結

這節課複習了哪些內容?你能把這些內容簡要地概括一下嗎?

六、佈置作業

課堂作業:練習十六第3題右邊四題,第4題下面三行,第5題。

家庭作業:練習十六第2題,第3題前五題,第4題第一行。

國小數學教案 篇3

教學目標:

1.經歷從實際情景中提出並解決數學問題的過程,理解計算十幾減9計算方法,能正確計算十幾減9的退位減法。

2.通過觀察、操作、討論等學習活動,促進學生自主探究、獨立思考、合作交流的意識和能力的發展。

3.初步學會從數學的角度提出問題、理解問題,體驗解決問題策略的多樣性,培養思維的'靈活性和獨立性,進一步體會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絡,在數學學習活動中獲得更多的成功體驗。

教學重點:

正確口算十幾減9的退位減法

教學難點:

理解和掌握“十幾減9”的計算方法。

教學準備:

掛圖、 學具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匯入新課

示圖: 小白兔到猴媽媽的水果店裡去買桃。

星期天早上,小白兔到猴媽媽的水果店去買桃,(小白兔對猴媽媽說)“阿姨,我要買9個桃。”

問:小朋友,你們從圖上知道了什麼呢?

學生互相說圖意。

“13個桃,賣出9個,還剩多少個?”

全班交流 解決這個問題用哪種運算方法呢?

根據學生的回答板書算式:13-9=?

二、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你是怎樣算出的?如果你是小猴你準備怎樣從13個桃子裡拿走9個呢?

主動探究,用(小棒,小圓片)代替桃子擺一擺,說一說,怎樣計算13-9。看誰的想法多。

全班交流彙報。學生們可能會出現以下答案:

方法1:一個一個地減。

板書:13-1-1-1-1-1-1-1-1-1=

方法2:先以10裡面去掉9,再把剩下的1和3合起來是4。

板書:10-9=1 1+3=4

方法3:先減3,再減6,得出4。

板書:13-3-6=4

方法4:想加算減。(因為9+4=13,所以13-9=4)

小朋友們真愛動腦筋,想出各種不同的方法來計算,你最喜歡哪一種方法呢? 介紹給同桌小朋友們聽。

試一試。

計算12-9和16-9(“想想做做”第1題)。(允許有困難的學生藉助實物操作進行計算)指名學生口答,並要求說出演算法

三、練習應用,鞏固提高

1、想想做做”第2題。先說說題意,再說說是怎樣計算出結果

2、“想想做做”第3題。讓學生在計算、比較的基礎上,進一步體會“想加算減”的快捷,較快地算出得數,但不必強求統一演算法。

3、“想想做做”第4題(遊戲:小螞蟻推木塊)。

你能幫小螞蟻算一算嗎?

12-9= 10-9= 14-9= 18-9= 11-9=

19-9= 16-9= 13-9= 17-9= 15-9=

5、出示算式:

遊戲“奪冠軍”:讓學生通過計算、比較發現算式間的某種聯絡

17-9 16-9 13-9 12-9

15-9 11-9 14-9 18-9

計算結果。

你發現了什麼?

最後讓學生說說自己的想法。知道可以利用相鄰的算式推出得數。

四、總結反思,拓展延伸

提問: 今天這節課我們學會了什麼?

先互相說一說,再告訴大家。(根據學生回答,板書:十幾減9)

板書設計:

十幾減9

方法一:一個一個地減.

13-9=4 方法二:10-9=1 1+3=4

方法三:先減去3,再減去6.

方法四: 9加(4)等於13.

國小數學教案 篇4

教學目標 :

1、在遊戲中尋找具有相反意義的量,理解正負數的意義。

2、通過溫度計的演示,學會正負數的讀法和寫法。

3、在學習活動中感受數學與生活密切聯絡,體驗數學的價值,激發學生對數學的興趣。

教學重難點:

本節課的重點是正負數的意義,難點是用正負數表示生活中的數量。

教學準備:

課件、背景資料、溫度計、掛圖

教學過程:

一、遊戲匯入

1、遊戲:我們來玩個遊戲輕鬆一下,遊戲叫做《說反正話》。遊戲規則:老師說一句話,請你說出與它相反意思的話。

向上看(向下看) 向前走200米(向後走200米) 電梯上升15層(下降15層)。

2、下面我們來難度大些的,看誰反應最快。

我在銀行存入了500元(取出了500元)。

知識競賽中,五(1)班得了20分(扣了20分)。

10月份,學校小賣部賺了500元。(虧了500元)。

引入談話:在生活中,有許多類似的意思相反的情況存在,今天這節課,我們將研究如何用數學的方法表達這些內容。

二、初步認識負數,教學讀寫方法

1、創設情境引入:

同學們,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吐魯番盆地素有“火洲”之稱。下面我們就一起去領略一下那裡的奇異風光。(課件展示)

提問:你能從圖中得到哪些資訊?

學生交流。

2、零上溫度、零下溫度及0度的含義。

師:資訊中用了很多資料來說明吐魯番的氣候特點,我們先來看這兩個溫度。(零上13攝氏度和零下3攝氏度)知道生活中用什麼工具測量溫度嗎?

師:(出示教具溫度計)上面的1小格是1度,中間紅色的紙條代表溫度計的液柱,你能找

出零上13攝氏度和零下3攝氏度嗎?

學生交流自己的想法。(從0度開始往上數13個格是零上13攝氏度,從0度開始往下數3個格是零下3攝氏度。)

師:為什麼零上13攝氏度要往上數,零下3攝氏度要往下數?

生:因為零上13攝氏度比0攝氏度高,所以是從0攝氏度開始入上數13個格;零下3攝氏度比0攝氏度低,所以是從0攝氏度開始往下數3個格。

師:零上8攝氏度怎樣找?零下5攝氏度呢?

師結:也就是說,找零上溫度從0攝氏度開始往上數,找零下溫度從0攝氏度開始往下數。0攝氏度是零上溫度和零下溫度的分界線。

3、探究正負數的表示方法:

師:像零上13攝氏度和零下3攝氏度這種表示方法看起來有點麻煩。你能用一種更簡潔的方式表示嗎?下面請同學們小組為單位,討論交流,找到一種更簡潔的表示方法。

學生交流。

師:你們想法與數學家的一模一樣,也是用“+”“—”表示。(板書:+13℃、—3℃)以0度為分界線,零上溫度用正數表示,零下溫度用負數表示。“+ 13”這個數讀作正十三,書寫這個數時,只要在以前學過的數13的前面加一個正號;“- 3”這個數讀作負三,書寫時,在3前面加一個負號。我們以前熟悉的“+、—”號在裡是正負號。

4、瞭解負數的歷史

師:看來啊,負數的出現還真得是很有必要,那你知道哪個國家最早出現了負數嗎?讓我們通過一段資料一起來回顧負數的歷史。

電腦顯示:中國是世界上最早認識和應用負數的國家,已有約兩千年的歷史。大約在公元100年,我國數學名著《九章算術》中就明確提出了負數的概念,以及正、負數的運算。到公元3世紀時,我國數學家劉徽暉更加明確了負數的意義。

在算籌中,劉徽把兩種表示相麼意義的算籌分別叫做正數和負數,常規定紅色的算籌表示正數,黑色的算籌表示負數。而西方國家認識正、負數則要遲於中國數百年。

請學生談感受。

5、鞏固氣溫的表示方法。

請同學們在本上寫出其餘的四個溫度,找一板演。

6、表示海拔高度。

師:我們再來看這條資訊,(電腦出示)吐魯番盆地比海平面低155米,你能用剛才這種表示方法表示吐魯番盆地的海拔高度嗎?在練習本上試一試。

師:誰來說一說你是怎樣想的.?

學生交流。

海平面在這裡相當於分界線,比海平面高就是“+ ”,比海平面低就是“—155”。

下面請你們用這種方法表示下面的海拔高度。(課件出示)

珠穆朗瑪峰比海平面高8848.43米,死海比海平面低330米,泰山比海平面高1545米。

7、揭示正負數的意義:

師:剛才我們用數學符號(+-)表示出了零上、零下溫度,比海平面高、比海平面低的高度。每組量表示的意思有什麼特點?(意義相反)

師:表示意義相反的量,我們要用正負數來表示。像+13、+38這樣的數是正數;-3、-10這樣的數是負數。(板書)

8、舉例理解正負數的個數是無限的。

同學們,你們能再寫幾個正數和負數嗎?(學生舉例)

正數有多少個?負數呢?

9、自主練習1。

師:7是什麼數? (學生交流)

正數前的正號可以省略不寫,那麼負數前的負號可以去掉嗎?為什麼?

0是正數不是負數?小組同學交流一下你的想法。

師結:0既不是正數也不是負數。

10、找生活中的正負數。

師:你能用正負數描述生活中的現象嗎?同桌互相說一說。

學生交流。

師:同學們都用正負數表示出了生活中的一些現象。你能說一說它們有什麼共同點嗎?

(他們的意義是相反的。)

師結:表示相反意義的量都可以用正負數來表示。

三、課堂練習:(課件出示)

1、填空題:

(1)車內上來8位乘客用+8表示,下去5位乘客用( )表示。

(2)糧店運進大米60噸,記作60噸,運出12噸可以記作( )。

(3)媽媽領取工資1500元,記作+1500元,那麼,媽媽幫小明買書用了120元,記作( )元。

(4)小張參加奧運知識競賽,答對一題得了50分,記作( ),那麼答錯一題扣了50分記作( )。

(5)小平家住的樓房有15層,地面以下有2層,地面以上第12層記作+12層,地面以下第一層記作( )層。

2、做自主練習5和7題。

四、課堂小結

通過這節課的學習你有什麼收穫?

師:希望同學們能用一雙數學的眼睛、智慧的頭腦來發現生活中更多用正負數表示的有相反意義的量。

國小數學教案 篇5

教學目標:

1、學生親身體驗和經歷中初步建立1噸的概念。

2、能進行質量單位間簡單的轉化。

3、培養學生的觀察、想象及操作的能力,對學生進行數感的培養,激發求知慾。

4、初步培養學生運用所學知識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的能力。

學情分析:

這節課是在教學了克、千克、噸這三個重量單位的基礎上進行的的探索教學。1噸的重量是非常抽象的。如何讓學生準確感知1噸的重量,一向是教師們冥思苦想的一個問題。而引導學生建立1噸重的質量觀念恰恰是本節課的重點。於是我重視從學生的生活經驗和已有知識出發學習和理解數學、聯絡生活在體驗中學習數學。

第一個環節: 教學1噸有多重, 特別是"1噸"的現實意義是教學的難點。如果沒有相應的經驗支撐,純粹記憶1噸的概念是無意義的。因此本節課設計了一個學生樂於參與,容易參與的活動。全體學生在經歷了470克——1千克200克千克——5千克——10千克(1噸)的感受過程(很輕——輕——重——很重)。整個過程環環相扣,學生學得主動,學得輕鬆從遊戲中感受。通過用噸作單位的物品的展示和為什麼不能帶這樣的物品到現場的提問,以及與帶來的物品比較初步感受到用"噸"作單位的物體是很重,很大的。

第二個環節:通過小組合作完成實踐作業《一噸有多重》在合作者用到了推算,精算,和估算,讓學生通過小組合作的探究活動或有現實背景的活動,培養學生的動手實踐和合作學習的能力,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體會探索的樂趣和數學的實際應用,並感受生活中處處有數學。

第三個環節:小組彙報合作結果,讓學生用準確、完整的語言來彙報小組推算的過程。用課件出示給學生從視覺上帶來更大的衝擊力。

教學重點:

培養學生的`觀察、想象及推算的能力,對學生進行數感的培養,激發求知慾。

教學難點:

培養學生運用所學知識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的能力。

教學過程:

活動1【匯入】創設情境,揭題匯入

一、創設情境,揭題匯入

(1)感受

師:我們玩一個猜一猜的遊戲,老師準備了四樣物品,分別是一袋大米、一盆花,一個籃球、一個鉛球。它們的重分別是470克、1千克200克、10千克、5千克,誰能來拎一拎,猜一猜給他們找出對應是物品。

師:你能來說說你是怎麼猜的

師:一噸的物品你能拎起來嗎,

生1:太重了,拎不動

師:那麼一噸有多重呢?今天我們就一起來研究一下《一噸有多重?》(出示課題)

活動2【活動】小組合作、探究實踐

二、小組合作、探究實踐

(1)、實踐

師:老師這裡有四樣物品,請同學們選擇一樣物品的重量進行推算,算一算多少個這樣的物品的重量大約是一噸,也就是1000千克。並在課堂上完成這張 實踐作業。

師:小組內先商量一下,你們選擇哪個物品的重量?

生:10千克、5千克

師:為什麼不選這兩個?470克和1千克200克

生:不好算。

師:辦法總比困難多,想一想怎樣把它變成容易算的?哪個小組願意來挑戰困難?

師:鼓勵表揚

師:出示小組合作要求,請同學上前大聲閱讀並逐一解釋要求

生:小組合作

(2)交流感受

小組合作完畢

師:那組願意上來交流你們的想法?

生1:10千克 10個10千克就是100千克,100個10千克就是1000千克,

師:我們來看大螢幕,(出示動畫演示)

10個10千克就是100千克,100個10千克就是1000千克,

生:2:2個5千克時10千克,20個5千克就是100千克,200個5千克就是1000千克就是1噸。

生3: 1千克200克看成1千克,10個一千克就是10千克,100個1千克就是100千克,1000個1千克就是1000千克。

生4:470克約是500克2個500克是1千克,20個500克是10千克,200個500克是100千克,20xx個500克就是1000千克。

活動3【練習】練習

師:出示課件動畫演示如果老師把20個籃球裝一筐,能裝多少筐呢?

活動4【講授】小結

師:今天我們通過掂一掂。算一算感受了一噸的重量,在生活中還有更多有趣的數學知識等待我們去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