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秀吧

位置:首頁 > 人文素養 > 育兒經驗

關於文學素養的範文

關於文學素養的範文,文學是文字的學問,它博大精深,廓清環宇,素養是修養,是底蘊,是不可觸控的心裡的角落,加在一起,文學素養就是對文字的學問的素質與修養,現在分享關於文學素養的範文。

關於文學素養的範文1

一、兩個目標

增長文學知識,促進學生對文學作品的理解;教給一些文學鑑賞的方法,提高學生鑑賞文學作品的能力。這是開設文學講座的兩個目標。

不同的文學體裁有其各自不同的特點:小說以語言、行為、心理描寫等刻畫人物形象,反映社會生活;詩歌的語言精練,寓抒情、說理於豐富的想象和獨特意境當中……這些知識都可以在講座裡系統地講授,並結合作品進行講解,讓學生增長文學知識,促進學生對文學作品的理解。

在鑑賞文學作品的過程中,教給學生一些文學鑑賞的方法,如再創造、共鳴現象等,使學生自覺地在文學鑑賞中根據自身的生活經驗、文化修養等對作品進行想象、聯想並加工、補充,把作品中的形象轉化為自己頭腦中的形象。

二、三項原則

傳統的語文教學習慣把文學欣賞納入閱讀教學的範疇,通常對課本中出現的文學作品不分文體、不管內容,一律按閱讀段來分析歸納段意、中心思想、寫作特點……

關於文學素養的範文
  

把本來十分優美動人的文學作品肢解得支離破碎,毫無美感可言。開設文學講座就是要還文學的本來面目,讓學生去欣賞、體味文學的柔媚之光。這樣,在開設文學講座時必須遵循人文性原則、新穎性原則和專題性原則。

1、人文性

文學就是人學。除小部分文學作品反映的是某些歷史事件(如高爾基的《母親》反映的是1906年的俄國工農運動)外,大部分作品反映的是人性的弱點或優點(如《項鍊》反映人的虛榮心,《一碗陽春麵》反映人的同情心和給人的幫助)。

這就決定了文學欣賞就應以人為本,通過對主人公命運的關注和分析,自然地引發人文思考,自然地將人和社會有機地聯絡起來,因為“蘊含在一部小說中的作家對人和人的生活的感受、發現和認識,是這部小說的靈魂。一部偉大的小說,總是以作家對人生和對人的處境和命運的獨特而深刻的感受、認識和發現去震撼讀者的心靈。

”如,在分析《項鍊》中的主人公瑪蒂爾德的悲劇根源時,可以從瑪蒂爾德的虛榮心人手,推而廣之分析:只要是人都可能有虛榮心,若不能很好地擺正自己的需求和現實條件差異的關係,都可能會出現瑪蒂爾德式的悲劇。這樣,以人為本進行分析,學生便可以從分析人物中體會到文學作品的魅力,領悟到作者對人性的深入思考和深刻剖析,自覺培育出高尚的人文品質來。

2、新穎性

新穎性是指在開設文學講座時要注意內容和形式的新穎。當代中學生思維活躍,獨立意識增強,他們更容易從影視中接觸文學,在音像世界裡感受文學。他們渴望通過文學去感受正在跳動的時代脈搏,吮吸世紀之交的現實乳汁。而教材中所選的許多文學作品所呈現的時代背景與他們生活的現實相去甚遠。

這樣,在文學講座中要注意緊扣學生所關注的熱點現象,並作為講座內容進行闡釋。如,前段時間電視劇《人間四月天》的播出,引起了學生對徐志摩的極大興趣,但他們只糾纏于徐志摩與廖幼儀、林徽音和陸小曼之間的情感糾葛,不清楚徐志摩在現代文學史上的地位,甚至認為他整天只知道談戀愛、追女人,無所事事。

針對這個情況,我開設了一節徐志摩詩作鑑賞的文學講座,以詩歌《再別康橋》、散文《巴黎的鱗爪》來分析徐志摩作品特點,結合新文化運動背景讓學生了解這麼多人重視他的原因,消除了學生對徐志摩的誤解。形式的新穎可使文學講座充滿活力。在講座中以教師介紹知識、學生閱讀作品、師生討論等多種方式開展活動,使學生主動、愉快地吸取文學知識。

3、專題性

文學講座切忌內容零散,毫無目的性。這就要求教師備好課,以廣博的知識來吸引學生,在活動中成為學生的朋友,讓文學講座成為語文教學的一個有益補充。

三、四個基本內容

1.以介紹作家生平為主

在開設以介紹作家生平為主的文學講座裡,可以選取教材中出現其作品較多、在文壇上影響較大的作家來講授。如提起唐詩,大家首先想到的是“詩仙李白”,但學生也只瞭解他的詩作想象豐富而已。對他的作品分析,在課堂上教師一般是具體篇目具體分析。

那麼,李白詩作中大膽奇特的想象、飄逸空靈的詩歌風格從何而來,絕大多數學生無從得知。在文學講座中,就可以從他的家庭出身、經歷講起,講他“謫仙”意識的形成過程,講他蔑視權貴、孤高自許的性格……這些,都反映在他的詩作裡。李白生活的唐代是個集前代文學之大成的時代,要了解李白,必須從他生活的時代背景人手,合學生熟知的作品進行講授。

你看,江東最美的剡中,是道教徒李白最熱衷的漫遊地。李白數至越中,宣城的敬亭山是他多次盤桓處。在《獨坐敬亭山》中,他寫道:“相看兩不厭,唯有敬亭山。”是什麼原因使詩人一而再、再而三地遊敬亭山並且相看兩不厭?“敬亭一回首,目盡天南端。仙者四五人,常聞此遊盤。”

(《登敬亭山南望懷古贈竇主簿》)詩人數次遊敬亭,原因就在於此山的神仙傳說。李白的許多詩作中都反映了他的遊仙意識。這樣,在文學講座上,學生可以對“作為一個天才詩人,又兼有遊俠、隱士、道人、策士、酒徒等類人的氣質或行徑”的李白有更深刻的'瞭解,幫助他們更好地鑑賞李白的詩歌。

2、對文學作品的鑑賞理解為主要內容

學生對知識的渴望是無限的,對文學作品的理解也是常會出乎教師的意料的,這就要求教師有正確地引導。如,在學習《孔雀東南飛》時,有學生提出:本文所宣揚的是一種女子應該從一而終的封建思想意識。

既然焦仲卿屈服於他母親的意願不能保全他和劉蘭芝之間的愛情,那麼劉蘭芝為什麼還一定要非焦仲卿不嫁?而當太守的兒子前來求婚時,既然他是真心誠意的,那劉蘭芝為什麼還嚴詞拒絕並且選擇死呢?

對於這些疑問,教師就應當引導學生在鑑賞作品時要注意它產生的時代和社會背景,正確理解作品中反對封建婚姻這一主題。因此,在對文學作品鑑賞為主的講座裡,要注意作品產生的時代性,引導學生正確鑑賞作品,提高他們的分析判斷能力。

3、以文學流派和文學形式的闡釋為主要內容

文學發展到繁榮期必產生大量的優秀作品,若能選取同流派或同題材作品進行歸類鑑賞,可以加深學生對文學常識的認識。如現代派詩歌是青年人熱衷的內容,在講座中,可以對現代詩歌的發展溯源求本,讓學生了解現代派詩歌的形成和發展。

關於文學素養的範文2

其次,愛的教育是主導,樹立理想,擁有科學精神。人世間的一切作為都應該源於愛,一個有愛心的人是幸福的,也是快樂的,更是會有所作為的。

我們對學生應進行廣博的愛心教育,讓他們愛惜生命,愛自己、愛家人、愛親朋、愛自然、愛生活,用愛心去對待一切,才會甄別真善美與假醜惡,有了愛心才會對社會做出更大貢獻。朱自清的《春》表達了對大自然的愛,《誰是最可愛的人》更體現了愛的崇高。儘量張揚文體中愛的成份,讓學生明白,愛人與被愛都一樣光榮和幸福。

對學生經常進行理想教育,把每天做的事都稱為理想,做好每一天的事,實現每天的理想,讓學生有成就感,不盲目、不虛空;把短期目標與遠大理想結合起來;七年級上冊教材一、二單元的內容就是對孩子的人生理想教育,有了理想,就有一種向上的力量,催人奮進。

教育學生學習科學,相信科學,運用科學是認識一切事物的基本出發點,有科學精神和意識,用科學道理解釋所有現象,讓學生感到學而有用,更有一種探索的慾望和動力。現實中的事例證明了這些,“嫦娥一號”升空探月,“神七”多人多天飛行,成功出艙活動,讓學生知道中國科技的發展水平,讀一些科普文章,用科學的眼光了解身邊的一切。

再次,堅持培養學生的高尚情感和道德教育。人最可貴之處應是講道德,能合理渲洩情感;與家人、親朋之間要講親情,父母的養育之恩不能忘,師生之間的培育之情不能缺,懂得感恩,學會感恩;利用教材對國中學生進行健康而高尚的愛情教育,遵守婚姻道德,這是人類良好秩序的開始。

關於文學素養的範文 第2張
  

我國是一個有優良道德傳統的民族和國家,從文字中挖掘其本質內涵,教育學生從中吸取精華,講社會公德,誠實守信,同情並幫助弱者,是一個不斷走向完美的必然。讓學生知道,追求高尚你就會成為一個高尚的人,追求低俗你就會成為一個低俗的`人;高尚的人時刻受到別人的敬仰和愛戴,低俗的人則會被別人和社會唾棄。

最後,教育學生做一個講文明、懂禮貌、守規則的人。社會進步要求人的文明和進步,特別在物質相對豐富的今天;人與人之間溝通日益密切與快捷,文明既是一個人素質的體現,更代表一個國家的形象;讓學生不斷更新觀念,多談一些這方面的時新短文,體會其內涵。

知道尊重別人,尊重自己,禮貌待人,與人友好相處,這是一個人走向文明高尚的必然之路,更是一個人繼承和發揚禮儀之邦優良傳統的義務和責任。特別抓住北京奧運期間的事例。感受講文明、守規則會受到世人的讚譽和敬仰,我們也感到無比自豪。

社會要進步,更要協調發展,就需要用規則來看守這個世界,就要教育學生遵守法律和道德,更應遵守一些其他規則,如交通規則、網路規則、校紀校規等等。自己守規則了,也就有更多方便與自由了,大家都有了這種意識和做法,社會才會進步的更快。

要達到以上教育目的,當前語文教育應急需解決以下問題:

第一,教師敢於打破常規,教書育人並重。只有把學生、教材與現實生活結合起來,才能體現教育的意義和實質。只要把學生引導到勇於創新,不斷進取的道路上,教育的功效就會事半而功倍。

第二,必須改革評價體制。人的全面發展應當佔有很大比重,它是一個指揮棒,左右著教育的成與敗。終端管理有很大的片面性,使很多孩子被埋沒,成為碌碌庸人,新課標三個階段的培養目標是靈魂,是標準。根本改變考試、甄別、淘汰的做法,應該是考試、甄別、培養的模式,讓人人都有成才的機會。

第三,營造一個良好的育人氛圍。從社會到家庭、學校,從老師到學生及家長,都認識到人文素養的提高,人的全面發展才是教育的歸宿。

很少人認為這是個人問題,等大家都這樣做了,我再行動,其實,人人都行動,良好的風氣自然形成,潤物無聲的功效會自然顯現。解決這些問題,從前面幾個方面去培養和努力,我們定會培養出一大批有德有才,對社會、對家庭、對個人有用的合格人才。

標籤:範文 素養 文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