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秀吧

位置:首頁 > 人文素養 > 育兒經驗

如何不讓孩子出現心理問題

要樹立正確的人生觀,不採用託管式母愛,做一個細心的媽媽等等。

如何不讓孩子出現心理問題1

1、樹立正確的人生觀: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個老師,做父母的一定要給孩子樹立一個正確的人生觀。不要總是去抱怨社會不好,厭惡別人哪點比自己強。更多的是鼓勵孩子愛上生活,友善對待身邊的人。

2、孩子從小要愛:

什麼是愛?好吃的?好喝的?不,這都不是。愛是關懷,是她能真正感受到你永遠在陪伴著她,她不孤獨,不害怕面對那些她認為困難的事情。

3、不採用託管式母愛:

母親是很重要的角色,她讓孩子來到了這個世界,孩子就把母親當成了自己的依賴。有的人或許是工作忙的原因,讓自己的婆婆或者媽媽來幫自己帶孩子,下班也沒有時間與孩子多交流。

看著孩子什麼都正常就覺得很欣慰了。實際上孩子更多渴望得到的是母親父親給的愛,這種愛與隔輩人之間的溺愛是不同的,如果長時間讓孩子離開母親,

孩子的心裡會從小就有一個概念“我不重要,媽媽,都不管我。”所以在忙,晚上的時間一定要自己帶孩子,多多跟孩子溝通。讓她感覺到她是被重視的。

4、不提倡合養政策:

現在都是獨生子女還好,過去一家好幾個孩子,一個奶奶帶兩三個孩子。這種合養的環境特別不適合孩子長大,尤其是三歲以前,孩子特別不適合一起照顧。

因為每個人有不同的優點與缺點,或許一個孩子可愛就能偏得跟多的愛,另一個孩子的心裡就會感覺到,為什麼家裡人對他好,這種心理很容易導致孩子願意跟別人搶東西,跟別人爭。久而久之照成一種什麼我都要搶的心理,因為在他的心理不搶我是得不到的。

5、好孩子多誇獎:

同樣是一件事情,不同的人說就會有不同的效果。好孩子是誇出來的,在他做對了的時候,多鼓勵他,他下次就會做的更好。因為在他的心裡被誇獎是一種驕傲。反之,如果你重視批評他或者做對了也不說,他會認為我做什麼都是一樣的,你們心裡也不在乎我,久而久之幹了壞事也不足為奇。

如何不讓孩子出現心理問題
  

6、嚴律自身:

如果孩子做錯了,你告訴他不要犯這種錯誤。那麼你自己一定要嚴格要求自己不要犯這種錯誤。如果孩子指出了你什麼地方做的不對,你不要用你是孩子我是家長的話來壓他,因為每個人都是平等的,你要讓他知道,誰都不可以犯錯誤,而不是當了父母就可以隨便的犯錯誤了。

7、培養情商:

如果他給你一個驚喜,那麼你一定要發自內心的給他一個吻,告訴他你是真正的很感動。曾經也看過報道說一個孩子給媽媽了一個生日禮物,媽媽漠不關心,也沒有表情。孩子長大之後變成了一個呆板的人。他不懂得如何對別人表達自己的愛和關心。所以用真心去愛你的孩子吧,讓他變成一個高情商的人。

8、做一個細心的媽媽:

每個人的性格不同,有的人天生的粗心大意。可是你當媽媽的那一刻,請你一定要細心。從小時候的洗澡到剛剛學步的安全,到長大時候的'心理問題,你要留心觀察她的一切。既然選擇當母親,那就當一個合格的母親。

9、爸爸要樹立高大的形象:

人可以長的矮,但是形象一定要是高大的。無論你生的是男孩兒還是女孩兒,你已經是一個人的父親了。從你的孩子生下來的那一刻,你就要有擔當。

不能什麼事情都依靠你的母親和丈母孃。讓你的孩子感覺到她是有安全感的。如果一個男人辦事優柔寡斷,那麼如果生的是女兒她可能會有些男性化傾向,因為她感覺家裡缺少陽剛之氣。

如果生的是男孩兒,他會以父親為覽本,長大後也會畏畏縮縮。我一個親戚家,男的都四十歲了,找工作還要找自己搭父親幫忙,這種對父母的過度依賴,對他的孩子會造成巨大的影響。所以一個爸爸,為了孩子就要陽剛,有擔當。

10、愛而不溺:

他從出生就是你們家的焦點,也是你們的唯一。你們要給他安全感,你們要保護他幼小的心靈。但是你們不要溺愛。可能很多人到現在都不明白什麼是溺愛。

簡單說就是今天是冬天,他腸胃不好但是想吃雪糕,你勸他不能吃,但是他躺在地上打滾哭鬧就是要吃。那麼你一定不要給他買,因為如果你買了,就認定你“怕”他了。

以後的每一個東西只要你不答應他就會滿地打滾。還可以舉個例子,就是他跟別的小朋友打架,你告訴他別的小朋友不對,以後咱們不跟他玩。

這是錯誤的引導,他的心裡會認為,以後跟我發生衝突的人都是壞人。即使真的是另一個小朋友的錯誤,請你也要權衡來批評,告訴對方即使不對,你自己也是有錯誤的,人與人要多包容。溺愛的結果不是愛而是害。只有你教他怎樣的去生活,才能讓他未來更好的生活。

如何不讓孩子出現心理問題2

1.和孩子保持親密關係

如今不少父母有一個誤區,就是太重視對孩子的教育,卻忘記和孩子保持良好的關係。其實,在保持良好關係基礎上的教育才有意義。

心理專家主張“關係大於教育,關係先於教育”,如果發現孩子有問題,先改善親子關係。 孩子對父母和自己的親密關係不滿意,所以會逆反,比如父母要他好好讀書,越說他越不讀。 只有和孩子結成彼此非常信賴的共情關係,父母的引導才會順利地實現。

2.不要和“別人家的孩子”過分攀比

孩子的年齡和心智有其年齡段的特點,不要過分強調一致性,父母和老師不要總拿孩子之間硬性地比較,而要鼓勵自己的孩子成為他希望成為的人。

3. 用“情”打動孩子勝過用“理”

做父母的是將“情”放在第一位,還是將“理”放在第一位。家庭是應該講“情”而不是隻講“理”的地方,特別是對於正處在青春逆反期孩子的教育。

4.寬容約束要平衡,允許孩子適當犯錯

家長和老師應平等地對待孩子,在寬容孩子的同時要給孩子必要的約束。過分寬容會陷於溺愛,過分嚴格則破壞親子和師生關係。孩子的快樂性格不會是在訓斥聲中養成,寬容孩子與約束孩子的不良行為並不矛盾,奠定孩子愉悅的幸福基礎從鼓勵與表揚開始。

如何不讓孩子出現心理問題 第2張
  

青少年的自尊心往往都很強,如果只因為孩子獲得好成績而誇獎孩子,會讓孩子覺得取得好成績才是好孩子,而好成績往往不是完全可以由孩子的努力來控制的,所以孩子會更容易不安。如果能看到孩子的努力,誇獎他做事情的過程,往往會讓孩子更有動力繼續努力做事。

同時,老師和家長要允許孩子犯每個年齡可以犯的錯誤,這是心理醫生在臨床中慢慢總結出來的,犯這種錯誤的結果往往是好的。那些看起來很傻的錯誤是孩子成長的資源,而不是障礙。孩子沒有經歷過痛苦,就容易被痛苦打倒,經歷了才能學會管理和釋放情緒。

5.多把目光聚集在孩子身上

孩子的心思是在和孩子的交流中體察到的。家庭應該是孩子盡情表達自我的`地方,家長把表達的機會多留給孩子,讓孩子敞開心扉,盡情表達自己,不做過多評判。當孩子說話時,傾聽是最美好、最溫馨的舉動。

想讓孩子對我們沒有戒備,老師家長平時需要多把目光聚集在孩子身上,多問自己這些問題:

我知道孩子在想什麼嗎?

孩子害怕什麼?

我有沒有過度反應?

我瞭解孩子的社交圈子嗎?

我有沒有平等地與孩子交流?

6.讓孩子多親近大自然,多參與實踐活動

要鼓勵孩子接觸大自然,接觸社會。放學後讓孩子在開放的空間裡盡情地舒展身心,休息日讓孩子在藍天下、草地上晒太陽,親近大自然。 鼓勵孩子參加社會實踐活動,體驗不同的學校角色、家庭角色、社會角色,體驗多姿多彩的生活,使學生在活動中經常磨練,通過積極克服活動中的困難,進行自我約束、自我調節、自我教育,培養孩子的完善人格。

標籤:不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