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秀吧

位置:首頁 > 享受生活 > 理容

做好日常護理,警惕小兒猩紅熱

理容2.53W

得了小兒猩紅熱要緊嗎

做好日常護理,警惕小兒猩紅熱

1、皮疹一天內蔓延全身

猩紅熱是由溶血性鏈球菌感染引起的急性呼吸道傳染病,全年均有散在發病,常見於2—8歲的兒童。在春夏季節尤為明顯,其臨床特徵為咳嗽、發熱38℃—40℃,全身瀰漫性鮮紅色皮疹和疹褪後明顯脫屑。少數患兒患病後,可出現變態反應性心、腎、關節的損害。

西醫學認為,猩紅熱的主要病原體為A組β型溶血性鏈球菌,病原菌及其毒素在侵入部位及其周圍組織引起炎性和化膿性變化,並進入血迴圈,引起敗血症,致熱毒素引起發熱和皮疹。少數可見病毒性心肌炎、腎小球等病變。

猩紅熱早期咽部充血、扁桃體紅腫,表現為發熱、咽痛、頭痛、噁心、嘔吐等症狀。一般發燒24小時內出現皮疹,開始於耳後,頸部,上胸部,一日內蔓延至全身。

皮疹呈鮮紅色,針頭大小,有些像“雞皮疙瘩”,若用手指按壓時,可使紅暈暫時消退,受壓處面板蒼白,經十餘秒鐘後,面板又恢復呈猩紅色,這種現象叫“掌印”。面部充血潮紅,但無皮疹,口脣周圍及鼻尖則顯得蒼白,故被稱為“口周蒼白圈”。此外,舌乳頭紅腫,很像鮮紅的楊梅,故稱它為“楊梅舌”,這些都是猩紅熱的特殊症狀。

皮疹經3到5天消退,疹消後會有不同程度的脫皮,呈米糠樣脫屑,或大片的脫皮,極少數病兒症狀嚴重,表現為高熱、抽風、昏迷、甚至休克。有時可併發心肌炎、腎炎、風溼熱、中耳炎、肺炎等疾病。

2、通過呼吸道飛沫傳播

猩紅熱的傳播途徑主要是患者或攜帶病菌者通過呼吸、打噴嚏、說話等產生飛沫,通過呼吸道傳播細菌,也可通過面板傷口或產道等傳播,人群普遍易感,多見於2—8歲少年兒童。少數人在病後可出現變態反應性心、腎併發症。

猩紅熱可應用青黴素治療,如對青黴素過敏,可選用紅黴素、四環素、磺胺類等。用藥應不少於7天,經兩次咽培養陰性後,再停藥。

患兒應臥床休息,減少身體的消耗和心臟的負擔,防止發生併發症。此外,一定要注意讓患兒多喝水,預防患兒出現脫水。如果患兒咽喉疼痛,煩躁不安,可以使用鎮靜藥物幫助患兒鎮定和休息。

一般猩紅熱患兒會出現皮疹,全身發紅,大多數不會很癢,但是猩紅熱感染之後,臨床表現最為嚴重的就是發高燒嚴重的患兒會有39攝氏度甚至是40攝氏度的發熱,並出現咽喉炎,咽喉充血,化膿,疼痛,但只要能診斷出來,就可以使用抗生素治療。

然而,如果患兒本身出現炎症反應,發高燒,精神萎靡,炎症區域性表現劇烈,那麼則要引起重視,譬如控制體溫、退燒等,但要注意最好不要用酒精等刺激性藥物擦拭全身。

3、注意避開傳染源

(1)通風和消毒:患兒居室要經常開窗通風換氣,每天不少於3次,每次15分鐘。患兒使用的食具應煮沸消毒;用過的手絹等要用開水煮燙。患兒痊癒後,要進行一次徹底消毒,玩具、傢俱要用肥皂水或來蘇水擦洗一遍,不能擦洗的,可在戶外暴晒l-2小時。

(2)及時就醫:在高發季節、尤其是周圍出現猩紅熱病人時,家長要密切關注兒童的身體狀況,一旦發覺兒童出現發熱或皮疹,應及時送往醫院進行診斷和治療;

(3)治療和隔離患者:患兒應注意臥床休息,進行住院治療或居家隔離,不要與其他兒童接觸;其他人接觸患者時要戴口罩。抗生素治療必須足程足量。足量抗生素治療24小時後,一般不再具有傳染性,可視情況解除隔離;

(4)加強學校衛生:在猩紅熱流行期間,托幼機構及國小要認真開展晨、午檢工作,發現可疑者應請其停課、就醫和隔離治療;患兒接觸過的食具要煮沸消毒,用具、桌椅等用來蘇水擦拭消毒;保證室內做到充足的通風換氣,每日至少3次,每次15分鐘,應每日做好教室、文具、玩具和餐具的清潔,一旦發現病例,應對病例接觸的物品進行及時消毒。

小兒猩紅熱一年四季都會發生,如果孩子感染了猩紅熱,除了必要的治療外,家長還有做好猩紅熱護理工作,做好個人及家庭衛生的保潔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