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秀吧

位置:首頁 > 人文素養 > 美文閱讀

領導說服口才

領導說服口才,在現代企業中,善於說服他人是一名成功管理者的一項非常重要的素質,在管理中,善於說服他人,就能夠爭取到對方對自己觀點和做法的支援,進而征服別人,現在分享領導說服口才。

領導說服口才1

以根本之害震之

利是滿足人的需要的條件,是積累人的生存與發展資源的要素,對利的追求不僅是人的最本質最強烈的衝動,而且也是永無止境的,因而貪利是人的本性,貪得無厭也是人很容易陷入的誤區。但從另一方面來講,人在需要的滿足和發展資源的積累上又有一定的容量和限度,也就是說,利的增加儘管會增加人的滿足感,但這種滿足感會漸趨遲鈍。

同時,對大多數人來說,追求利益還會受理智的制約,一定情況下,還會捨棄某些利益,以維護和獲取更為根本的利益。因此,通過利益機制來說服人,有其普遍的效用,但在特定的情況下也不一定奏效,此時當反其道而用之,即以害來震之,以達到說服效果。相對於利來講,人對害的感覺是一種雙倍的損失,避害甚於趨利。

面對利害的抉擇時,理性的人往往會棄利以避害。通過避害的心理機制說服人,有時會比以利來誘導更有效。如,戰國時魏國賢士范雎受人陷害後逃入秦國,他遊說秦昭王時運用的就是以害震之的策略。針對當時泰國權臣當政、王位

被架空的實際,他由遠及近地闡說利害,對昭王說:“臣前居山東時,聞齊但有孟嘗君,不聞有齊王;聞秦但有太后、穰侯、華陽君、高陵君、涇陽君,不聞有秦王今穰侯內仗太后之勢,外竊大王之威,用兵則諸侯震恐,解甲則列國感恩,廣置耳目,布王左右,臣見王之獨立於朝,非一日矣。

恐千秋萬歲之後,有秦國者,非王之子孫也。”(《東周列國志》第九十七回)范雎把昭王面臨的禍患說得透入骨髓,昭王聽得毛骨悚然,從而決然地引范雎為心腹,任其為相。

領導說服口才
  

以隱祕的資訊醒之

人都是具有理性的,人們作出的決定尤其是領導者作出的重大決策都是經過反覆考慮和多方求證的。作出決定的根據除了意志的強弱和情感的偏好外,關鍵的就是當時所佔有的資訊。無論是智謀多麼高超的領導者,也只能在現有的資訊限量中進行謀劃和預測。資訊量的大小決定著決策的可行程度和決策的實施效益,資訊的改變會自然地引導領導者對決策作出改變。

當人們採取某種態度或作出某種決定後,在原有的資訊範圍內一般很難再說動他。但一旦能夠提供他尚未了解而且他認為很可信、很有價值的新資訊,即足以改變他作出的決定的綜合考量因素,他就會很自然地在新的資訊背景下重新考慮自己的決策和行為,從而易於接受對方的建議。

領導者在作出決策時,一般都會蒐集儘可能多的資訊。但是,智者千慮,必有一失,難免會出現當局者迷、旁觀者清的情況。要勸說一個人,提供對於他來說尚處在隱祕狀態的資訊,必定會吸引他的注意力,誘導他按照自己的預想作出迴應。

另外,對同樣的資訊,認識的深度不同,也會影響人的態度和決心。此時要有效地說服人,就要有過人的洞察力,向被勸說者揭示資訊現象背後的本質。例如,春秋時越國滅掉吳國後,就向楚國借兵,說要攻打晉國。楚國的左使倚相對楚王說:越國雖然戰勝了吳國,但自身也死傷慘重、大失元氣。

它現在向我國借兵攻打晉國,不過是想掩蓋國力疲敝的真相。我國不如趁機起兵與它瓜分吳國。楚王大為讚賞,立即起兵攻掠吳國。越王非常惱怒,要派兵擊楚。

大夫文種說:不行。我們的國力已嚴重疲敝,無力與楚國交戰,不如**它以請和。於是,越國不得不割讓露山山陰的土地五百里給楚國。(《韓非子》說林下)可見,運用隱祕的資訊以及對資訊隱祕成分的解讀來說服人,是發揮作用的捷徑。

以精闢認識化之

精闢認識可視為對萬物生成化育機理的認識,以及人們在社會生活中總結概括出的.行為準則和價值標準。這種認識和形成的準則與價值標準反映了當時條件下最高的認識成果,具有相對的真理性和深邃的思想性,能夠強烈地震撼人的心靈,易於令人心悅誠服。

從與領導角色行為的相關度來講,這些精闢認識主要有治政之道和人情事理之道。對於前者,不同的思想體系又有不同的內涵。儒家強調民為本、社稷為重、君為輕,以仁德治天下,領導者要加強自身的道德修養,率先垂範,推行禮義教化,寬刑減賦,惠民愛民。

因此,儒家的經典思想和意旨就是說服人的一種精深之道。道家的治政思想主張無為而治,淡漠文治武功,尊崇人和物的本性,既反對嚴刑峻法,也反對仁義教化,而強調隨勢而動、順其自然。法家思想本出於道家,一方面,尊崇法治,主張有罪必罰、不避親貴,有功必賞、雖賤必予;另一方面,主張君主**、法術勢並用。

如韓非認為,“明君之道,使智者盡其慮,而君因以斷事,故君不窮於智;賢者飭其材,君因而任之,故君不窮於能;有功則君有其賢,有過則臣任其罪,故君不窮於名。是故不賢而為賢者師,不智而為智者正。臣有其勞,君有其成,此之謂賢主之經也”(《韓非子》主道第五)。

運用這些思想來說服人,在一定的情景下具有很強的說服效果。至於人情事理之道,它往往是一些賢智之士對存亡治亂、世故人情洞察燭照、深刻體悟的結果,令人折服。如,戰國時齊國的孟嘗君被罷相,所養數以千計的門客幾乎散盡。後來他官復原位,這些人又紛紛歸來。

孟嘗君對馮歡說:“文好客無敢失禮,一日罷相,客皆棄文而去;今賴先生之力,得復其位,諸客有何面目復見文乎?”馮歡答曰:“夫榮辱盛衰,物之常理。君不見大都之市乎?旦者側肩爭門而入,日暮為墟矣,為所求不在焉。夫富貴多士,貧賤寡交,事之常也,君又何怪乎?”孟嘗君認為他說得很符合人情事理,就待客熱情如初。(《東周列國志》第九十四回)

領導說服口才2

(1)講究“三性”

一是系統性。領導者要說服人們最終具有奉獻精神是一項系統工程,這隻有基於領導本人已被說服,認為人之產生奉獻精神必須有一定的環境條件。向別人索要一種奉獻精神,對領導沒有任何幫助。

二是關聯性。實際工作中,除了領導能影響員工外,員工們彼此也在相互影響。每一個人內在而隱祕的服從模式是複雜的,應認識到每一個人的背後都有更多的人,每一個人的頭腦都與他接觸到的不同的人享有某些共同觀念,這種領導可能根本無從知曉的互動影響局面,既可能強化領導的說服力,也可能鈍化、弱化領導的說服力。

要對有待說服的物件有更多的瞭解,要創造服從效應,必須要善於利用這種關聯效應。

三是針對性。作為一個領導者,實際工作中應針對不同的人來明確任務,確定他們在近期內應實現何種轉變,說服他們到底應該做什麼及怎麼做。如果企業家不為他們樹立一個他們認為可以實現的目標,對方就會談不攏,充其量也只能使他們消極服從。

同時還應認識到,任何具有持久效果的轉變都是漸進的,想使你的說服工作一蹴而就只會降低你的說服力,而“別人能,為什麼你不能”的態度則會使說服者僅有的一點說服力蕩然無存。因為,一個只會苛求於人而不理解人的人,人們不會認為他是一個好領導。

(2)要明確對方的態度

領導者在說服別人時,所面對的被說服者可能有三種類型,即支持者、反對者、中立者。對於這三種可能的態度,如果細緻地區分,還可以區更多的幾個類別。在說服時,就必須針對以上不同的態度來區別對待。

如果說服的主要物件是中立者與反對者,在識別出他們持有哪種態度的同時,還應考慮到這些人的人數,因為說服的工作量及複雜性將因有待說服的物件之數量而同步增長。

尤其當這些人構成了可以識別的反對者“群體”或中立者“集團”時,他們內部之間就會因一種聯帶關係誘匯出一種相互服從。一旦反對者公開陳述其立場,並說服其他人也支援他的觀點,對這種反對者群體的說服就會變得極其艱難。

所以,對於有待說服的物件,不管是一個人還是一千人,在說服之前都應確定其所持的態度,估計其所持的立場,由此估算出相對於你所要求的目標與他們之間的距離。繼而在準備進行說服時需要做好計劃,預想到說服工作將可能是一個漫長的過程,從而保持一種充分的耐心。這裡可以從“七擒孟獲”的故事裡多多借鑑。

領導說服口才 第2張
  

(3)巧妙傳達資訊

溝通中人們發出和接受的資訊包括言語資訊與非言語資訊。前者涉及的是領導者選擇的話題、運用材料及組織技巧;後者則是從領導者的神態、情緒與聲調中表現出來的。具體說服的過程中,須注意如下幾點。

一是要從靈活的話題切入。有效的談話話題是能吸引對方談話興趣的話題,這種話題的展開使人感到輕鬆,自得其樂。也就是說,說服不是機械的灌輸而是觀眾及態度的有機“移植”,它只有在對方內心生根發芽,說服才能取得成功。話題要注意哲理性,具有歷史感、幽默感。

二是要精心組織需要的材料。說服的策略與藝術是不使辯論公開化,但無論如何這裡都隱含著辯論,這些障礙只有通過為對方提供豐富而全面的資訊才能消除。因此,你必須瞭解什麼是支援你的主張的論據,並且把這些論據有效地加以組織,進行論證,從而有理、有力、有節地表達自己的意見。

三是要有誠懇的態度。誠懇,意味著誠摯、懇切,其本質是以對方為中心,一切為對方的利益考慮。在中國古代,有的大臣甚至會以“死諫”的.方式來說服君主改變態度,這種不惜一死以竭力說服君主的精神,可以說是誠懇的極致了。對於現代的領導者來說,一種參天化地的坦蕩胸懷,一定能使他誠懇地面對疑慮者、反對者。這種精神,就是一種最偉大的說服力。

(4)巧用步步為營的策略

說服別人是需要一定技巧的。其中最重要的是依循一定的步驟,採取步步為營,才能穩中求勝。

一是吸引對方的注意和興趣。也就是說,務必要吸引勸說對方將注意力集中到自己設定的話題上。利用“這樣的事,你覺得怎樣?這對你來說,是絕對有用的……”之類的話轉移他的注意力,讓他願意並且有興趣往下聽。

二是明確表達自己的思想。明白、清楚的表達能力是成功說服的首要要素。對方能否輕輕鬆鬆傾聽自己的想法與計劃,取決於領導者如何巧妙運用你的語言技巧。因此,準確、具體地說明自己所想表達的話題,就能夠順利地讓對方在腦海裡產生鮮明的印象。

三是動之以情。說服前只有準確地揣摩出對方的心理,才能夠打動人心。通過你說服對方的內容,瞭解對方對此話題究竟是否喜好、是否滿足,再順勢動之以情或誘之以利,不斷刺激他的慾望。一般而言,人的思維和行動都是由意識控制,即使他人和外界如何地建議或強迫,也不見得能使其改變。因此,想要以口才服人的人,必須意識到說服的主角不是自己而是對方。

四是提示具體做法。在前面的準備工作做好之後,就可以告訴對方該如何付諸行動了。你必須讓對方明瞭他應該做什麼、做到何種程度最好等。到了這一步,對方往往就會很痛快地按照你說的去做。

標籤:口才 說服 領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