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秀吧

位置:首頁 > 人文素養 > 育兒經驗

大學生就業難的原因

大學生就業難的原因,一年一年地過去,人才市場上大學時就業難的情況越來越嚴重,造成這一現象到底是因為什麼樣的原因呢,那麼現在分享大學生就業難的原因。

大學生就業難的原因1

原因:

就業市場供需失衡:某些行業就業機會有限,導致競爭激烈。

學歷和實際能力不匹配:一些大學生缺乏實際工作經驗和實踐能力,無法滿足用人單位的需求。

就業觀念不合理:部分大學生對就業崗位選擇過於偏好,無法適應市場需求。

缺乏專業技能:一些大學生缺乏與就業市場需求匹配的專業技能,無法滿足用人單位的要求。

解決方法:

提高自身競爭力:通過實習、兼職、培訓等方式積累工作經驗和提升專業技能,提高自身的競爭力。

多渠道求職:積極利用招聘網站、校園招聘、社交媒體等多種渠道尋找就業機會,擴大就業範圍。

完善簡歷和求職信:合理編寫簡歷和求職信,突出自身的優勢和實踐經驗,吸引用人單位的關注。

主動積極面試:提前準備面試問題,展示自己的能力和潛力,與用人單位進行積極互動。

拓寬就業觀念:根據市場需求和自身條件,靈活調整就業觀念,拓寬就業選擇範圍。

尋求就業指導:向學校就業指導中心、職業諮詢師等尋求專業的就業指導和建議,制定個人就業計劃。

綜上所述,大學生就業難的原因主要包括市場供需失衡、學歷與實際能力不匹配、就業觀念不合理和缺乏專業技能。解決方法包括提高自身競爭力、多渠道求職、完善簡歷和求職信、主動積極面試、拓寬就業觀念和尋求就業指導等。

大學生就業難的原因
  

一、大學生就業難,不是金融危機惹的'禍

近八個月來,受金融危機影響,一些外貿型企業裁員,但主要裁減的是生產一線工人,這部分人佔了裁員的絕大比例。試想一下,假設沒有這場危機,假設這些大企業擴張生產,擴張一線工人的招聘,這些大學生又有多少會選擇這個職業,到生產一線去工作呢。相反地,金融危機的發生,直接衝擊了那些技校畢業生,他們才是危機背景下求職市場中的困難戶。

而且,並不是危機背景下所有企業都在減產,像皇明、格蘭仕等逆勢擴張的企業不在少數,還有不少內地企業他們根本沒有受到金融危機的衝擊,作為大學生,可以抱怨找工作難,但不要將方向對準金融危機,只有找準了原因,才能對症下藥解決就業難的問題。

二、大學生就業難,與所學專業的關係不大

在職業市場中,對求職成功起關鍵作用的因素,不是專業是否對口,而是專業之外的其他東西,這也是比專業更重要的東西,比如心態,比如感性與理性,比如敏感程度,比如適應能力等等,這些素質也是在大學這幾年中積累起來的。說到這,你還抱怨你的專業沒有吸引力嗎?

由於工作關係,近些年接觸到很多大學生,談其就業難的問題,不少都說到專業。"我這個專業不好找工作,太巨集觀了","我學的這個專業理論性太強,而且又沒地方實踐",這類觀點非常多。

有的人對我說:我學的是工商管理,這專業太巨集觀了,而且剛畢業的學生,誰讓我去管。我這樣反駁了他:第一,專業巨集觀不是找工作難的原因,會計學不巨集觀,可學會計的學生為什麼還有大批人也找不到工作呢?

第二,如果說你是剛畢業的學生,沒人讓你管,那這幾年的大學你是白上了,管理不僅僅是管人,作為基層的管理人員,更重要的是管事。不少大學生,一談到管理,首先想到的是管人,這點是應該改變的,對於大多數人來說,管理就是管事。

就業的出路與專業的關係並不大,一些文科類的專業更是如此。拓展視野和知識面、提高分析問題的能力、強化適應環境的能力和建立積極的心態才是你求職的法寶

大學生就業難的原因2

1、大多數大學沒有進行職業生涯規劃

大學生就業不是到了大四才開始準備,而應在讀大學(甚至是讀中學的時候)的第一天就有思想基礎。一年級瞭解自我,二年級鎖定感興趣的職業,三年級有目的提升職業修養,四年級初步完成學生到職業者的角色轉換。多數學生對職業目標相對模糊,沒有把興趣、愛好與自己所學專業很好結合。

大多數學生參加“人才交流會”是沒目標、沒準備,全憑碰運氣,結果造成了有意向的沒信心,有信心的準備不足。大學生交流會對接成功率一般在 30%,解決這一問題,大學生在入學前(高中時期)就應做生涯規劃,在確定所學專業前

進行自我評估→生涯評估→職業選擇→職業生涯→路線選擇→確定目標→行動計劃與目標→執行→評估與反饋,做這樣一個流程運作,並在校期間進行不間斷的完善和補充,進而使自己與社會發展,所學知識與專業進步,自身潛力與將來職業發展能夠同頻共振。

2、“有文憑沒水平、有學歷沒能力”的大學生走上了社會

大學畢業生是就業的優勢群體,他們有思想、有知識,而且年輕,身體好,接受新生事物快。然而,由於這些年來大學的一再擴招,導致大學生從生源的質量、培養的水平都有所下降,一大批擁有“有文憑沒水平、有學歷沒能力”的學生走向社會。很多大學生專業知識不夠紮實,沒有形成自己的核心競爭力。

很多畢業生對專業是一知半解,大部分還需要企業培訓來完善和提高,而企業需要的是招之能用,而且是能夠很好用的人才,因此,造成有“中間差”的局面。一方面是大量畢業生找不到合適的工作崗位,一方面是企業招不到合適的.人。

大學生就業難的原因 第2張
  

3、大學生能力水平低下,特別是實踐動手能力不強

很多畢業生的能力停留在書本上、思想上,真正要解決實際問題就不行。很多學生為了能考上大學拼命學習,上了大學就不再認真學習了,對市場變化、社會變化關心度較低,注意力和精力都應付考試了。

4、大學畢業生就業心態不好是造成就業難的另一方面

浮躁、急功近利的就業心態。主要表現在:一畢業就想拿高工資,謀好職位,出人投地,人為地造成就業難。

5、“就業難不如再考研”

社會實踐證明,本、碩、博也將會連讀不利於人才的成長,發達國家對一些專業限制連讀,要求有兩年以上工作經驗,允許讀研。人才市場反映,近年來研究生與本科生同時進入市場競爭,碩士生找工作成功率也開始下降,就業難也已經凸顯。

6、大學生所學知識失去了時效性或不能在企業中轉化

企業反映,應屆大學生到崗工作,學什麼專業幹什麼工作,實際知識應用率不足非常低,而且多數學生表現出所學過的知識轉化不出來,不能變成自己在崗的實際能力。況且綜合素質不高,難以勝任更高層次與職位的需要。我國大學生一般崗位適應期需要1年左右才能獨立完成工作,而發達國家的大學生到崗適應期僅需2—3個月。

很多學生反映,在校學習的知識離市場需求較遠,要想在所學專業掌握更前沿的知識,還得自己通過上網、到書店、去企業、進圖書館、聽講座來補充新知識。大多數學生認為,在校學習多數精力都應付考試,考試結束後,知識都忘得差不多了。

7、當代大學生在就業期間既缺少社會、校方的指導服務,更缺乏對就業、擇業的自身研討

在走向社會前,大學生應象報考大學時應對大學聯考準備一樣拿出更多精力和時間,形成研討習慣,分析人才市場需求資訊,研究資訊的分類及適用性,把握自身專業與區域經濟發展,產業變化及企業產品的情況,知己知彼在充分調研分析後選擇地域、行業、企業來就業。

8、我國勞動力相對過剩會造成大學生就業難

我國每年需就業的人數達2000萬(2010年大學生630萬,農村剩餘勞動力轉移就業400萬,城鎮人口和新增勞動力1000萬)。以我國每年經濟增長10%算,每一個經濟增長1%帶來80100萬個就業崗位,每年還有近1000萬人失業。勞動力市場供大於求,帶來就業的壓力相對增大,造成大學畢業生就業難。

9、片面的“人才觀”帶來大學畢業生就業困難

在我國“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等思想還是相當嚴重,造成廣大畢業生想往大機關、大事業單位、國企、等一些好的單位擠、都想往大都市裡走。一些偏遠的、艱苦的、小的單位、行業沒有人願意去,造成千軍萬馬擠獨木橋。

10、一方面是大學生有業不就,另一方面又是企業招不到合適的人

每一個單位、企業,他們的人員結構都是呈金字塔型,他們分別由基礎人力、基本人才、管理人才、研發人才、決策者組成,越到上層,人員需求越少。

如果每一位大學畢業生都想要往上走,需求量小競爭性大,那就業的壓力也就相當大。我國的毛入學率已超過22%,已經實現從精英教育到大眾化的教育階段,大學教育更多的是提高勞動者的素質,如果就業觀還停留在精英教育的思想上,認為大學生是天之驕子、棟樑之才,要在社會上謀求最好的職位,那就業也就相當困難了。

標籤:大學生 就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