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秀吧

位置:首頁 > 人文素養 > 育兒經驗

別讓孩子成為“小大人”

現在生活中,有不少老師和家長抱怨孩子越來越會“揣摩大人的心思”,“投大人之所好”,常常表現出一些超越他們實際年齡的行為。對此,專家解釋說,這是“兒童成人化”的行為表現。這種現象還常常表現在孩子的成人化消費與裝扮、成人化愛好、心理早熟等方面。

別讓孩子成為“小大人”

兒童成人化是好是壞呢?專家認為,個體的心理成長、成熟是需要過程的,兒童成人化現象說明孩子的心理成長出現跨越,那些不符合他們實際年齡的行為也恰恰超出了他們的心理承受能力。專家指出,孩子處於幼年時,人生觀、價值觀還沒有形成,為人處世也不存在有自己的風格、習慣,他們對是非曲直並沒有那麼清晰的判斷,做出的行為基本上是處於完全的模仿。若過早地被社會複雜事物影響,而丟失了兒童本該具有的探索心理、遊戲心理等,將不利於孩子的心理健康成長,甚至會引發心理疾病。

造成兒童成人化現象的原因有很多,可歸納如下,首先是家庭環境對孩子的影響。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家長的言談舉止時時刻刻在影響著孩子,在家庭生活中,若家長經常談及功利關係、社會複雜現象,而忽視對孩子的正面引導,往往容易催生兒童成人化現象。第二,是孩子生活的小環境對他的影響。比如,老師常常會表揚哪位同學能考慮他人、能力強、懂事等,孩子就會以此來要求自己,希望能夠得到老師的肯定。還有就是社會媒體的宣傳甚至過度渲染催生了孩子的成人化表現。如很多綜藝節目,小朋友們穿著時尚,模仿明星表演節目;天才兒童,10歲就能考上大學,出版小說等。無形中影響了孩子的價值觀,使他們從崇拜漸漸到模仿。

怎樣避免孩子過早地成人化呢?專家給出如下建議,第一,家長對孩子要有正確引導,培養孩子的興趣,經常帶孩子參加各種活動,使其在遊戲中、在親身經歷中得到鍛鍊、成長。第二,學校要重視孩子的各方面的教育培養,尤其不要忽視心理的針對性輔導。第三,社會上的教育組織應該多關注兒童的心理教育,為其創造良好的成長環境。此外,專家還建議,小朋友們不要過多地自我要求,應多與同齡的小夥伴相處,融入自己的小環境,多參加文體活動,健康成長。

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