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秀吧

位置:首頁 > 人文素養 > 育兒經驗

家長應該注重身教做孩子成長好榜樣

【個案點選】

家長應該注重身教做孩子成長好榜樣

6歲的萬萬在別人家做客時,十分沒有禮貌。回家之後,媽媽把孩子叫到身邊,嚴厲地對他說:“萬萬,媽媽發現你對劉叔叔講話時,沒有運用禮貌用語。我跟你說過多少次了,你就是記不住!”萬萬頂嘴說:“媽媽你不能怪我,你不是總是教我要尊老愛幼嗎?你雖然愛護我,可你從來沒有尊重過我奶奶!我下次一定會記得!”媽媽聽了萬萬的話,臉剎那間紅了。

【案例解析】

父母希望孩子成為怎樣一種人,就得首先在自己言行中爭做那種人。父母是孩子終生模仿的樣板,父母的言傳身教,對孩子的心理髮展和品性形成起著非常重要的影響。

家庭是孩子最基本的生活和教育單位,父母的一言一行,一舉一動,都是孩子的效仿源。孩子最初的行為習慣都是從父母那裡學來的。因此,面對天真的孩子,父母要特別重視榜樣對孩子的巨大影響作用,時時處處為孩子樹立好的榜樣。

美國教育家克萊爾曾說:“如果你自己都不準備去有所成就,你也不能期望你的孩子去做什麼。”而“成就”在此的第一要義就是成為孩子接受的、愛慕的、模仿的父母,第二才是在事業和生活其它方面的成就。

孩子身上反映出的不良行為,其原因來自多方面,但首先應歸咎於家庭。俗話說:上樑不正下樑歪。做父母的如果不能起到好的模範表率作用,對孩子的健康成長無疑是有百害而一無利,甚至會使他們毀滅前程。像個案中的媽媽自己做不到的事情,卻要求孩子做到,才造成了被孩子反詰的尷尬。

孩子的任何變化都是一個長期的過程,是一個由量變到質變的潛移默化。孩子在家庭的日常生活中,和父母朝夕相處,日夜為伴,尤其未成年的孩子對父母的依賴性、依戀性、模仿性最強,而這時父母在孩子的心目中威信最高,他們認為父母的一切言行舉止都是最標準,最美好的,對父母的一切都有強烈的模仿慾望:父母的走路說話、待人接物、歡樂與痛苦等都看在眼裡,記在心上,努力去模仿和效法,無論好壞都兼收幷蓄。這種影響是在無意識中產生的,其作用也最直接、最深刻、最持久。

父母是孩子學習的最直接、最具體的榜樣。父母的言行舉止,猶如一本沒有文字的教科書,會潛移化地對孩子產生終生影響。因此在孩子面前,父母從思想品德到生活小節,都沒有小事。要教育孩子具有較高的社會公德,父母自己就必須成為這樣的人;要求孩子積極進取、勇敢拼搏,父母也要率先示範。只有這樣,才能對孩子產生積極、深遠的影響。

【建議父母的方法】

父母作為孩子最早的啟蒙教育者,對孩子的影響也最深遠。父母若想成功教育子女,必須以身垂範,做孩子的榜樣。

方法一:父母要以身作則

方法例示

媽媽發現5歲的孩子欣欣在接受他人禮物時沒有說謝謝,就微笑著對欣欣說:“欣欣,你好像忘記說什麼了?”欣欣顯然還沒有意識到自己應該說什麼,這時,媽媽對客人說:“謝謝您送給欣欣的禮物,我代欣欣謝謝您!”欣欣聽了媽媽的話,意識到自己沒有表示應有的禮貌,於是奶聲奶氣地說:“欣欣也謝謝阿姨!”

操作提示

父母不僅是一種權威,而且是孩子言行舉止標準的提供者,父母的表現在很多情況下成為孩子的參照。父母要使孩子的言行有所遵循,切不可言行不一。言行相悖比讓孩子放任自流效果更糟糕。“以教人者教已”,要求在孩子身上形成的品質和良好習慣,父母都應具備。父母的榜樣作為一種具體的形象具有強烈的暗示和感染的力量。

方法二:父母要以身示教

方法例示

父親帶著兒子劉新去湖邊釣魚。在規定的時間之前,劉新禁不住滿腔興奮,將魚餌拋了下去,沒想到一陣動靜之後,劉新釣上來一條特別長的鱸魚。劉新欣喜若狂,父親也承認他從未見過這樣長的魚。劉新正準備把魚拿下來,父親卻制止了他:“釣魚的時間還沒有到,這條魚不能拿。”

劉新向湖四周看了看,周圍一片寂靜,除了父子倆,沒有別的人了。劉新捨不得這條罕見的魚。於是對父親說:“如果放了回去,下次不一定能夠釣到這麼大的魚了。”父親說:“我知道,但你還是得把它放回去。因為時間未到。”劉新不高興地說:“這裡又沒有別人。”父親說:“天知地知,你知我知。”

劉新看到父親堅決的神色,只好依依不捨地把魚放回了湖中。

操作提示

在家庭教育中,父母經常會對孩子說“應該這樣做”、“不應該那樣做”來規範孩子的言行。可是這種空洞的說教所起的作用往往微乎其微。而父母的一言一行,一舉一動,孩子都會看在眼裡,並以父母為榜樣效仿。所以,父母在日常生活中,要謹言慎行,以身示教,凡是不良的言行,首先要杜絕在自己身上發生。

方法三:父母一定要嚴於律己

方法例示

媽媽帶著10歲的兒子基基在車站等公共汽車。汽車一到,媽媽立即推搡著基基上去佔座位。也許是人小鬼大,也許是眾人體諒,基基順利地佔到了一個座位。可是媽媽上來一看,臉色頓時變得很難看。下車後,媽媽一路上不停地小聲數落兒子,諸如:“像你這樣以後還有什麼出息?”“我以後別指望你啦!”等,原來媽媽在抱怨基基只考慮自己,沒有把書包放在前面的椅子上,為媽媽搶一個座位。媽媽最後教訓基基說:“吃一塹,長一智,下次你該知道怎麼做了吧?”

操作提示

父母要求孩子言行端正,品德優良,就必須先從自己做起。父母在行為習慣上,應自覺遵守社會倫理道德和社會生活規範。父母在人格特徵上,應有廣博的興趣愛好,孜孜不倦地求知,健康、樂觀的情緒,強烈的責任感、事業心等。總之,父母時時處處嚴格要求自己的行為,將使孩子把它溶化到自己的心靈深處與個性之中。

方法四:父母要說話算數

方法例示

袁飛是一個三年級的國小生,父親是鐵路工人,母親正下崗待業。袁飛的父母對其教育是很嚴格的:放學後不許下樓玩;作業做不完不許看電視;不許打電子遊戲。如果違反,輕則責罵,重則痛打。可是這種嚴厲的教育,仍然沒有使袁飛成為一個好孩子。

原來,袁飛父母整天沉迷於“麻將事業”中,根本沒有重視對孩子的言傳身教。他們以為小孩子只要“管起來”“打幾頓”就會聽話,可結果恰恰相反。一次,父親在“連續作戰”後,帶著睡意回到家裡,卻發現兒子正和幾個“小哥們”打撲克,而且每個人的臉上都貼了不少紙條,立時火冒三丈,動手就打。

袁飛一邊大哭,一邊喊:“我作業寫完了,為什麼你能玩麻將,我就不能打撲克?”一句話問得張父目瞪口呆。

操作提示

無論何時何地,父母應言行一致,表裡如一,決不能做那種說一套、做一套,在外一套、在家一套,當面一套、背後一套的偽君子。凡是要求子女做到的,自己必須首先做到。不許孩子做的,父母也不該去做。要求子女怎樣做,自己先要做出榜樣。

父母是孩子一生的老師。明智的父母都會以身作則,以行垂範,來引導成長中的孩子,給孩子做出好的人生榜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