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秀吧

位置:首頁 > 人文素養 > 育兒經驗

死記硬背不利於孩子的智力發展

讓孩子們去死記硬背一些詞句、公式和課文,對孩子的智力發展沒有多大的好處。因為死記硬背是孤立地運用孩子的機械記憶來學習知識的,即單純的去依靠語言聲音的聽知覺來形象和字形的視知覺形象之間的相結合,構成了外部的聯想(音與形的聯想)來達到記憶目的的,至於詞句和公式的內在含義,是未曾理解或不能理解的,因而這種機械記憶的東西是僵死的東西,這種低死的東西是不利於兒童發展智力的。

死記硬背不利於孩子的智力發展

另外,就是幼小兒童有個心理特徵:凡是機械記憶的東西,尤其是像小和尚唸經一樣背熟的文字、詞句和公式,總是既容易記住,也容易遺忘掉。也就是人們常說的“背得快,忘得也快。”有些時候,看起來小孩子的確可以很快就能把大人們要求記憶的東西背的滾瓜爛熟,給人的影響似乎有兒童的記憶力確實好的感覺.但是人們也發現,僅僅過了十幾天或個把月,他們所背會的東西就忘的差不多了,有的時候甚至很快就會忘得精光,可是就有一些大人們片面地看到孩子背的快的特點,往往就會產生一種錯覺,總是以為孩子的機械記憶力“很強”,因而就總是想從他們的機械記憶力上多“榨取”一些油水。這種只看重他們容易記憶的一面,而忽視他們容易遺忘的一面的作法是不可取的。並且如果從小就強迫孩子死記硬背,還可能養成一個壞毛病:等他進入國小之後,碰到學習稍微難憧一點的知識(如學習加法交換律、20以內的進位加法和退位減法等等),他就死記一通.而且他也很可能養成一種“習慣性”的思維方式和智力活動方法,那就是死記硬背,知難而背,而不是知難而想:不懂也不願意問,也不願進行仔細的觀察,更不願開動腦筋思考,不管他三七二十一,背下來再說。

實際上,要是對於五六歲的幼兒與低年級的國小生們來說的話,學習較難的文字與材料,單純的去運用機械記憶力會比開動腦筋思維要“省事”而且“容易”得多,如果家長和老師稍微疏忽,就可能使他們不自覺的養成死記硬背的智力活動習慣,以後要改就很難。這種現象在中、國小生裡屢見不鮮,這些都是孩子自幼養成的毛病。

我國古代曾有過一個時期是把記憶力的好壞看成是否是天才的主要標誌,以能夠背誦的經書的數趁作為標準來選拔人才的,結果用這種方式選拔出來的人成才者甚少。在我國宋代的時候,就曾以能背誦的經書的多少為標準,選拔了100多名“神童”,這些“神童”的年齡一般在4-10歲之間,這些孩子大多能背誦六經、《論語》、《孟子》、《孝經》等十來種書,有的甚至能背誦經、史、子書達17種之多。但這100多名神童中,後來成才的只有兩人。宋高宗詢問大臣,為何賞賜過的神童沒有一個登科顯名的。大臣回答說:這等童子僅僅能誦讀,不值義理,作文…………

從這些方面看出來,在孩子在早期的智力開發與學習中如果只是只注重了機械記憶,這些死記硬背會對孩子的智力發展和思維能力的培養會都是很不利的行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