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秀吧

位置:首頁 > 人文素養 > 育兒經驗

孩子耍賴,轉移注意力、講道理都無效?

想必每個媽媽都遇到過類似的場景:孩子經過玩具店就走不動,哭著要買;瞄見路邊遊樂設施,鬧著要玩;看別人有什麼,就吵著也要。

孩子耍賴,轉移注意力、講道理都無效?

媽媽們,包括我,一般有兩大法寶

1,簡單的轉移注意力:“寶寶,你看那邊有什麼”、“哎呀!什麼聲音,你聽。“然後立馬趁他一臉蒙圈時,抱離現場。

2,我來給你講道理:“寶寶,你看,這個我們家已經有了,再買就是浪費”、“寶寶,吃飯的時間要到了,咱們該回家了,下次再來玩吧!我們要有時間概念啊。"

前者在孩子2歲之前,簡直是萬能招數,只要一轉移,孩子那呆萌的小眼神就被吸引走了。可是大點的孩子可不那麼好忽悠了,轉移了半天,他還是嚎啕大哭、無法平息;後者,成功率參半吧,哦不,遇到叛逆期的小朋友,還可能是他堅持要做一件事的催化劑!

為什麼這“兩大法寶”時常無效呢?

原因就在於,幼兒與成人不同,他們分管情緒控制、理性思考與分析的理智腦還沒有發育完全,主要還是受“動物腦”控制。所以,一遇到不能滿足自身需求的事情,他們就會大哭反抗,情緒沒有釋放完全,轉移注意力固然無效,道理更是聽不進去。

那麼如何做能有效地讓這些“小原始人”冷靜下來呢?

答案就是順著他的需求,引導他去想象。也就是更加高階地轉移注意力。

這麼說可能太抽象,舉個例子吧!

前幾天,我帶著心心去看劇院演出,出門正好趕上了晚高峰。車子堵得寸步難行。原本就抗拒坐車的心心,從一開始要去看演出的興奮,慢慢地開始煩躁不安。直到看見一片廣場上的遊樂設施,她徹底把持不住了。

她帶著哭音地喊著:“我要下車!現在下車!我要去玩蹦床!”

“啊?你不去看演出了?那是你最愛的呀!”我試圖讓她冷靜點。

可孩子只能看到眼前的,“不去了,我要去玩蹦床!”她很堅定。

這時,車子往前挪了幾米,她更著急,哭喊聲也更大,開始嘗試著要去開車門。

我抱著她,阻止她的動作,開始“放大招”了。

“心心,我知道你現在很著急,我們已經坐了太久的車了。你很想去玩蹦床對嗎?”先共情,將溝通的橋樑搭建好。

心心流著眼淚點點頭。

“心心,我們要玩蹦床的話,首先需要幹嘛呀?”

“需要繫上安全帶!”她想了想。

“回答正確!那你還記得嗎?踩在蹦床上面是什麼感覺?跳起來有多高呀?”

“軟軟的,彈彈的,‘咻’一下就這麼老高!”心心把手伸得很高,比劃著。

“這麼好玩呢!那你想和誰一起玩蹦床呢?”我繼續引導她去思考。

“我想和奇妙,還有澤澤哥哥!他們是我的好朋友!”心心想著,臉上也綻放出笑容。

“嗯!你還記得上一次和澤澤哥哥一起玩蹦床是在哪裡嗎?”我又問。

“在外婆家,彩虹橋那裡……”

就這麼聊著聊著,心心越來越開心,就好像已經玩上了一般。計程車也在不知不覺間開遠了,很快,就到達了大劇院。她又進入要看演出的興奮中。要玩遊樂設施的這梗就這麼過去了。

這招我已經不是一次用了。吃了一根冰淇淋,還吵著要第二根,我就引導她去想象冰淇淋的味道和形狀;早晨起來,不願意去幼兒園,就順著她去想象不上幼兒園那我們可以去幹什麼。

可有父母一定聽著這個方法就覺得心驚膽戰了,順著孩子的需求來?那越想越美,鬧得更凶怎麼辦?

經過我的實踐總結,這個方法不僅不會讓孩子鬧得更厲害,反而是屢試不爽,每次都能奏效。這是為什麼呢?

首先,這與簡易版的轉移注意力不同,這招認可並順應了孩子的情緒,孩子更容易跟著我們的思路走下去。其次,在想象的過程中,大腦擺脫了被負面情緒劫持的“動物腦”,開始轉換成“理智腦”。思維轉變了,孩子就容易冷靜下來。

在正面管教中,我們常說,父母正確的養育方式會將育兒中的種種挑戰轉換成孩子成功人生所需要的一些品格和技能。

沒錯,這招可不僅限於“救火”,長期下來,它還可以培養孩子的想象力

相信大家剛剛已經看出來,整個的過程,我一直事無鉅細地引導孩子去想象細節、感受。這樣鍛鍊孩子想象力的日常互動,可絕不亞於一些創造性遊戲、樂高課堂的給孩子帶來的想象力提升。

當然,說得再好,不如您回家一試,才能真正體會到它的“魔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