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秀吧

位置:首頁 > 享受生活 > 家居生活

網癮電擊療法

網癮電擊療法,電擊治網癮使這裡突然成為輿論焦點,楊永信在擺滿了花花草草的桌面上,騰出一塊地方放網戒情況彙報的文稿。專家一致認為,電刺激(或電休克)治療網癮技術的安全性、有效性尚不確切,國內外並無相關臨床研究和循證醫學依據,暫不宜應用於臨床。接下來我們一起了解下網癮電擊療法

網癮電擊療法1

中新網2009年7月13日電今天,衛生部在其網站上釋出《關於停止電刺激(或電休克)治療“網癮”技術臨床應用的通知》,對近期各地出現的“網癮電擊療法”做出暫不宜應用於臨床的研究結論,要求各地立即停止該項治療。

針對近來,廣受社會關注的“醒腦電擊療法”治療“網癮”,衛生部專門組織專家就該診療相關問題進行了充分研究和論證。專家一致認為,電刺激(或電休克)治療網癮技術的安全性、有效性尚不確切,國內外並無相關臨床研究和循證醫學依據,暫不宜應用於臨床。

衛生部要求各地根據專家討論意見以及《醫療機構管理條例》、《醫療技術臨床應用管理辦法》等有關規定,停止轄區內有關醫療機構電刺激(或電休克)治療網癮技術的臨床應用。若開展科學研究,應按規定申報,經批准後須充分尊重受試者知情權和選擇權,不得收取相關費用。

網癮電擊療法
  

網癮電擊療法摔了一跤

編者按:“網癮”目前在中國尚無明確界定,但市場上的網癮療法早已魚目混珠。其中山東戒網癮專家楊永信提出的電擊療法,自面世以來就遭到輿論質疑,直至最近被衛生部叫停。

楊永信介紹電擊治療網癮療法稱,使用有1至5毫安的微弱電流對網癮孩子進行電擊,對身體無傷害,至今已治癒3000例,成功率近100%。專家們認為,電療治標不治本,且這種做法侵犯了孩子的人權,甚至違法。

國家衛生部一錘定音:電擊療法安全性、有效性尚不確切,暫不宜應用於臨床。但問題仍然沒有解決,網癮孩子怎麼辦?何等醫院才能收治?如此之下,家長們仍病急亂投醫,下一個“科學療法”仍有可能“應運而生”。

治標不治本用十分痛苦的感受來懲罰‘上癮’的孩子,這手法絕對不可取。電療或許可以暫時起作用,但治標不治本,長期的作用目前很難出來。(中山大學附屬第三醫院心理科王相蘭博士) 會出現不良後果如果一個正常人服用了楊永信提供的抗焦慮和抗抑鬱藥,是否會出現不適或者造成什麼不良後果呢?

(北京回龍觀醫院酒依賴病房主任孫洪強)目前沒有標準認定網癮是精神疾病,也就不存在適應症,將其收治進精神衛生中心,作為精神疾病來治療是有問題的。(中國政法大學教授卓小勤)

還需心理諮詢

未成年人的心理問題或困惑一般是通過指導、建議或幫助的方式。光有精神衛生執業醫師證是不夠的,還要對其進行心理諮詢和治療的培訓。(上海市精神衛生中心呂醫生)

侵犯未成人人權

電療可能會對孩子的身心造成二次傷害。孩子的基本公民人身權利怎麼去保護?他們的生命健康權怎樣保護?(中國青年政治學院法律系教師王新)

網癮孩子將在被稱為“集中營”的`網戒中心接受數月治療,一般都有家長陪伴。除了接受電療外,還要吃藥,開會,鍛鍊,全封閉式管理。有接受過電擊治療的孩子明確表示,感覺猶如“100萬根針從腦袋穿過”,疼痛難忍。還有患者形容網戒中心“和傳銷一樣”,如同地獄。

家長:電療最優別無選擇

接受電擊療法的網癮孩子的家長成為了楊永信的忠實擁躉,他們認為外界將網戒中心說成“電休克”、“集中營”完全是汙衊。一名家長控訴一些媒體及一名前來暗訪的記者素質低、居心叵測,甚至有家長自願捐出1000元錢提供通訊費,向媒體表達他們的不滿。

網癮電擊療法2

網路不是罪魁禍首

現在,接觸網路的青少年群體範圍越來越大,年齡層也越來越低。有人認為,這是由於網路越來越發達,讓青少年接觸網路、遊戲的機會越來越大,才造成了現在網路成癮的青少年越來越多,也越來越普遍的現象。但是,北京市安定醫院臨床心理科病區主任林濤卻表示,網路的發展並不是罪魁禍首,孩子生活中的其他因素也應負責。

網癮電擊療法 第2張
  

林濤主任說,網路是媒體高速發展的結果,儘管網路中的確有不良內容,但總體而言,網路對於青少年擴充套件視野、增加知識以及心理的發展是有積極促進作用的。家長不必一口認定網路對於青少年就等於毒藥,談‘網’色變,似乎青少年一上網就等於服毒一樣。相反,如果能恰當地利用網路,就能對青少年的成長帶來積極的影響。

因此,網路有它自己的優勢。但是,值得注意的是,由於青少年的心理髮展尚不成熟,自控能力有時不盡如人意,當由於種種原因使得網路世界比現實世界更能吸引他們的時候,難免會沉迷於網路的泥潭。

網路成癮原因何在

除了不要單把孩子網路成癮的原因都歸咎為網路發達外,還要找出孩子網路成癮的根本原因。林濤主任表示,青少年網路成癮原因複雜,很難用單一因素進行解釋。青少年在心理髮展中自我意識不斷增強,渴望獲得自我價值感和自我認同感,渴望被認可。當心理需求由於種種原因無法獲得滿足時,他們會採取一些不適應的行為進行代償,例如逃學、打架、曠課,當然,也可能通過上網。

因此,當青少年出現了問題行為,老師和家長不應單純從行為層面評判他們,而應從心理層面去關注和關愛他們,這才是解決問題的根本。

另外,在沉迷網路的青少年中,經常會看到帶有廝殺和血腥場面的遊戲備受青睞。青少年在現實生活中壓抑的憤怒會在網路這樣一個虛擬世界裡得以表達。攻擊的張力會在表達中得以瞬間宣洩,這種快感會令他們留戀。其實,攻擊能量是人類本能的一部分,人皆有之,問題在於如何運用它。積極的方式是將攻擊能量昇華為建設性的能量,促進人的發展和走向成功。

大家熟悉的昇華的例子很多,比如,將妒忌轉化為鬥志就是這個道理。如果只是一味的宣洩,那是一種對內在能量的浪費,甚至會帶來破壞性的影響。因此,對青少年進行合理的引導非常重要。

網癮應該如何戒除

林濤主任認為,網癮是一種從現實世界退回到虛擬世界的行為,因為它不具備社會適應性,因而是有問題的行為。要從根本上解決網癮,除了從網癮這個有問題的行為入手外,一定要關注是什麼原因讓他們從現實世界退回到了虛擬世界。這裡面的原因因人而異。

例如:學習不好的孩子在與其他同學的競爭中受挫,可能通過網路遊戲的勝出獲得替代性滿足;被情感忽略的孩子可能通過上網聊天獲得情感上的補償;壓抑攻擊性的孩子可能通過網路上的殺戮獲得宣洩的`快感等等。原因很多,具體到每個成癮的青少年應當具體分析。

林濤主任建議,要改善青少年沉迷於網路的行為,除了從行為上進行調控外,還應該從其它可能導致網癮的原因入手,進行多渠道、多層次的綜合性干預。

晨報記者 石瑋

14.8%未成年網民

沉迷網路

2009年,我國將精神衛生宣傳的重點確定為關注青少年健康上網,主題是使用網路應有度,科學合理才健康。我國今年將精神衛生宣傳的重點確定為關注青少年健康上網,而由中國科協和衛生部主辦的心的和諧青少年健康上網科普宣傳活動也早在北京啟動。

據有關資料顯示,2007年我國9000萬網民中有82%為青少年,其中未成年網民就有1650萬,未成年網民中有14.8%沉迷於網路。為了倡導青少年掌握健康的上網知識和技能,引導青少年合理使用網際網路,在5月啟動的心的和諧青少年健康上網科普宣傳活動中,中國科協將委託中國科學院心理研究所、中國青少年社會服務中心聯合推出一項資訊時代青少年生活方式調查。

對北京、廣東等10個省、自治區、直轄市的1.5萬名大、中學生的網路使用情況進行科普調查,最終的科普調查結果將於今年10月10日精神衛生日主題宣傳活動期間公開向社會發布。

標籤:網癮 電擊 療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