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秀吧

位置:首頁 > 享受生活 > 家居生活

中醫調理小兒5個易發病症

病症1:反覆感冒

中醫調理小兒5個易發病症

引發原因:

小兒的免疫防禦系統發育還不完善,不能很好地抵禦外界入侵的致病菌。加之鼻腔相對狹小,鼻腔黏膜柔弱,黏液的分泌功能差,容易使病菌侵入。另外,體內缺乏維生素a、鋅、鐵。也容易反覆引發呼吸道感染。

病症表現:

小兒表現為弱不禁風,動不動就傷風感冒,流鼻涕,打噴嚏,甚至1個月就患一次感冒或氣管炎,特別是天氣較冷或氣溫驟變時。

中醫調理法:

1.首先要查清原因,如是否缺乏維生素a、鋅、鐵,然後針對病因進行治療。對於免疫力較差的小兒,可在醫生指導下服用增強免疫力的藥物。如果症狀較重,帶到醫院進行治療。

2.進行耐寒鍛鍊,如在小兒身體狀況好的情況下進行三浴鍛鍊,這是提高抵抗力非常有效的方法。另外,不要總是把小兒捂得太嚴,天氣稍有涼意就立即加衣加被。

3.不要讓小兒經常過食,以免脾胃積食,導致呼吸道抵抗力下降。

4.經常給小兒吃一些幫助增強抵抗力的藥膳,如取糯米200克、山藥50克、蓮子50克、大棗10枚一同煮成粥;用生黃芪10克、紅棗30克,煎湯代茶水服用1-3個月。

病症2:疳積

引發原因:

疳積多見於5歲以下城市的小兒,尤其在夏季發病較多。小兒本身臟腑嬌嫩、脾胃消化功能尚未健全。如果未按時新增輔食,或斷奶後飲食失調、餵養不當;或小兒經常飢飽無度,無限量吃零食;或大人盲目給吃營養食品,就會造成脾胃損傷,導致消化功能下降,特別是先天不足,如母親在孕期營養攝取不足、早產兒等,更容易發生疳積。

病症表現:

小兒好像總不餓,又黃又瘦,頭大頸細,和同齡小兒相比生長指標落後。頭髮稀疏枯黃,愛哭、易煩燥,夜裡入睡不穩,嘴裡有酸臭味。體內缺乏鋅、鐵、鈣等微量元素,血色素偏低。

中醫調理法:

1.在中醫指導下服用健脾消積藥物,如服用健脾丸調理。補充缺乏的微量元素,儘快糾正貧血、佝僂病及缺鋅症。

2.如果小兒服用藥物效果不明顯,或是服藥困難,可採用捏脊方法治療,調節機體的生理功能。年齡越小療效越佳,但正在發熱患病的小兒不宜使用此法。

3.儘量母乳餵養,按時新增輔食。烹調食物時,注意軟、爛、細,以利小兒消化吸收。少給小兒吃豆類、花生、玉米等堅硬難以消化的食物,忌食煎炸燻烤、肥膩過甜食物,不宜吃芝麻、蔥、姜等氣味濃郁的調味料。

4.給小兒食用增強脾胃的藥膳,取紅棗7顆、粳米50-100克,一同熬煮成粥,每天早晚喂服小兒;取炒熟的稻穀芽、生山楂各10克,用水煎後取汁,每天喂服3次;取鍋巴、蓮子、薏苡仁各50克,加適量白糖一同煨粥,每天分幾次喂服小兒。

病症3:暑熱症

引發原因:

暑熱症是一種小兒特有的疾病,在我國東南及中南地區多見。小兒表現為入夏後長久發熱,以口渴、多飲、多尿、無汗為特徵。但並不是病菌感染引起,只是因天氣過熱造成環境溫度過高。小兒在3歲前體溫調節中樞尚未發育成熟,身體出汗少,不容易散熱,導致體溫上升。因此,暑熱症在發病年齡上很有特點,大多是6個月到3歲的小兒。隨著體溫調節系統逐漸成熟,3歲後很少發病。

病症表現:

小兒的身上總是熱乎乎的,或是額頭從早上就開始發熱。但小兒不流鼻涕,不咳嗽,精神也好,身體沒什麼異常。體溫一般在38℃-40℃之間,氣溫越高體溫越高,通常持續1-3個月。待天氣逐漸涼爽就會自然好轉。

中醫調理法:

1.進入夏天后,要注意觀察小兒的體溫變化。天熱時不要給小兒穿著太多,被褥不宜太厚,以免影響身體散熱。切不要一見小兒發熱,就急於喂退熱藥和抗生素,必須先查清發熱是否由病菌所引起。

2.小兒發熱時,安排在22℃-24℃左右的房間裡,促使體溫儘快下降。但空調房間要注意風力柔和適度,並定時開窗換氣,以免小兒受涼感冒。

3.給小兒洗溫水浴,特別是亞熱帶地區。適宜水溫要比體溫低3℃-4℃,每次20-30分鐘,每天2-3次,以幫助身體降溫。

4.本症無特效藥,可在醫生指導下服用清暑益氣、驅除暑熱的清熱中成藥,如小兒回春丸、生脈飲口服液、新雪顆粒等,劑量遵醫囑。

5.飲食上加以調理,給小兒提供清熱解暑的食物,如西瓜、黃瓜、絲瓜、蘿蔔、冬瓜、豆腐、綠豆、荸薺、新鮮綠葉蔬菜等。

6.飲食注意清淡,不吃油膩食物。水分要充足,多給小兒喝一些菜湯,但宜少鹽。也可喝一些清暑粥飲,如西瓜汁、綠豆粥、菊花茶等。

病症4:燒疹子

引發原因:

燒疹子的醫學名稱為幼兒急疹,是由病毒感染引起的急性呼吸道傳染病,也是一種小兒常見發疹性疾病。大多發生在6個月至1歲左右的嬰兒,一年四季都可發病,但大多發生在乾燥寒冷的冬春,主要是由呼吸道飛沫傳播。小兒患病痊癒後即可獲得持久免疫力,很少第二次發病。

病症表現:

燒疹子的特點是“熱退疹出”,即小兒沒什麼明顯症狀卻突然發起高燒,來勢很快,幾個小時就上升到39℃,熱度持續不退,常在三四天時體溫突然下降,在面板上卻出現玫瑰色的皮疹,以軀幹為多,僅1天就出齊,並在1-2天消退。小兒全身表現不明顯,食慾、玩耍及睡眠沒太大變化。

中醫調理法:

1.由於是病毒感染尚無有效藥物,適宜採取對症和支援性療法。高燒時遵醫囑及時服用小兒退熱藥,如美林、泰諾、百服嚀等。多給小兒喝溫開水,吃一些新鮮水果或果汁。不可用皁劑擦洗皮疹。

2.如果小兒已經斷奶,可給予流質、半流質或清淡易消化飲食,避免食用酸、甜、鹹、膩食物,也可遵醫囑適量服用維生素c片。

3.食用藥膳輔助治療。取西瓜翠衣(去掉綠色硬皮的西瓜皮)100克,煎水喂服小兒;取100-150克小白菜清洗乾淨後煎成菜水,頻頻餵給小兒具有清熱解毒的功效。

4.在容易發病的季節,不帶小兒去空氣汙濁的場所,避免讓小兒與燒疹子患兒接觸。

病症5:水花

引發原因:

水花是民間俗稱,醫學上稱為水痘,是由水痘病毒感染而引起的傳染性很強的出疹性疾病。一年四季都可能發生,以冬春兩季發病最多。一般在起病前2-3周,小兒有與水痘患兒接觸史。水痘感染後,大多可獲得終生免疫。

病症表現:

水痘多發於6個月至5歲的寶寶,一般發熱不明顯,即使發熱體溫也在38℃左右。發熱同時或第2天皮膚髮癢,並出現紅疹或皰疹。皰疹呈橢圓形,大小不一,內含透明水液,周圍繞以紅暈。皰疹結痂後只要面板不感染,就不會留疤痕,預後大多良好。

中醫調理法:

1.對於水痘病毒尚無特效藥物,以支援療法和護理為主,如給患兒剪短指甲,防止抓破皰疹引起面板感染;注意勤換內衣,保持面板清潔,讓小兒多飲水。

2.在中醫指導下,服用一些清熱利溼的中藥,幫助水痘皮疹消退。面板瘙癢時,可以塗爐甘石洗劑止癢。

3.飲食宜清淡、易消化,如米粥、蛋湯、豆漿等。忌食海鮮、雞鴨、牛羊肉、油膩及刺激性食物,以免熱毒鬱結不利於水痘結痂痊癒。

4.可以食用藥膳輔助治療,取薏米、綠豆各150克、大米少許,加水一同煮粥餵給小兒,有助於水痘消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