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秀吧

位置:首頁 > 享受生活 > 家居生活

準媽媽孕期護牙要注意的要素

進行全面的檢查、孕期攝取充足鈣質、吃過食物勤漱口等等。

準媽媽孕期護牙要注意的要素1

要素1:進行全面的檢查

孕期進行口腔治療的期很短,所以孕前到正規的醫院進行全面的口腔檢查和口腔保健(清洗牙齒,去除結石、菌斑及色素等有害物質)。

要素2:孕期攝取充足鈣質

骨骼形成需要大量的鈣質,孕媽咪的牙齒最容易由於受到酸性物質的腐蝕而引起齲壞。孕媽咪應多吃一些富含鈣質的,如蝦皮、牛奶、豆製品等,以補充自身及胎寶貝對鈣的需要,還能保護自身的牙齒健康

準媽媽孕期護牙要注意的要素
  

要素3:吃過食物勤漱口

有些孕媽咪喜歡吃酸味食物,吃過酸味食物後可要及時用白水漱漱口,儘量降低牙齒所受的腐蝕。少吃甜食,因為甜食入口之後都會變成酸性物質。而且孕吐現象中倒流的胃酸也會傷害牙齒,此時也需要及時用白水漱漱口。

要素4:選用軟毛牙刷

妊娠期間,內分泌系統會發生很大變化,牙齦黏膜充血、水腫,孕媽咪應選用軟毛牙刷,每3-6個月更換1次。

建議孕媽咪每天吃過早、中、晚飯後的.3分鐘內,用軟毛牙刷刷牙,每次3分鐘。以免餐後細菌在牙齒表面沉積,形成齲齒。

要素5:功能緩解牙齒不適

如果孕媽咪出現齲齒現象,可選用含氟牙膏;如果有出血、水腫,可選用消炎止血的藥物牙膏,如添加了黃苓、冰片、薄荷、金銀花等中草藥精華的牙膏,它們具有止血和殺菌清涼功效,牙周病患者使用後會感覺清爽舒適。

準媽媽孕期護牙要注意的要素2

準媽媽孕期有牙病易致畸形兒

牙周炎

牙周炎,是指未完全長出的牙齒,其牙齒周圍的牙根發炎。

由於人類的進化及從小飲食習慣的改變,使得現代人類下頜骨的發育還較古代人類下頜骨小,以致於人類最後萌出的第三大臼齒,常“無地自容”而導致“水平埋沒”長不出來,或“傾斜部分萌出”。

因牙齒無法完全長出,部分還覆蓋在牙肉之下,這時牙冠與這塊牙肉之間便有空隙,而這空隙便形同一隻“垃圾袋”,滯留食物殘渣及滋長細菌。

時間一久,這塊牙肉(牙齦瓣)便會有急性、慢性等發炎現象,有時,更會有脹液形成。這時牙肉腫脹,上面牙齒咬到這塊肉,越咬越腫,越腫越容易咬到,發炎越厲害。

如此周而復始,愈演愈烈,發炎便會向後擴散到耳部、喉部及口底,更為嚴重的是,病人常會有全身毒性併發病,如發燒如全身倦怠等。此外,病人不能咬合,且有口臭味。

這種痛苦加諸於病人,尤其是生理、心理急劇變化的孕婦,常常會令人無法忍受。更不幸的是,這種牙齒萌作出作怪的時間,最常發生在20-35歲之間,因此在我們論斷中,孕婦患有口腔疾病的病例,不勝列舉。

嚴格說起來,為防範牙冠周圍炎困擾孕婦,婦女應該在準備懷孕之前,即作口腔檢查,及時將有問題的智齒拔除,因為在懷孕初期及末期不適於口腔手術,就算是在懷孕三到六個月的較安全期,要孕婦隨可能費時數十分鐘的智齒拔除過程,也是一件大苦事。

準媽媽孕期護牙要注意的要素 第2張
  

懷孕期的.牙齦病

懷孕本身並不會引起牙齦炎,但由於懷孕期間,動情激素及助孕酮的增加,會促使牙齦中微小血管叢的擴張、扭曲及迴圈滯留,使牙齦對機械刺激較為敏感,而且這種荷爾蒙的增加,

會破壞牙齦肥大細胞,放出組織胺及溶蛋白酶等,都會牙齦對外來刺激的反應更激烈。因此一些輕微刺激的存在(如只有少數的牙菌斑)在未懷孕前都不會引起不適的症狀,但是懷孕後會出現嚴重牙齦發炎、腫脹現象。

通常類懷孕末期第二到第三個月時,牙齦炎開始加重,在懷孕第八個月前,變得更加嚴重。有些翻版的病例,更會出現一些分散的瘤塊,稱之為懷孕腫瘤。因此,懷孕前,及早將此類牙齒斑、牙結石等區域性刺激因素去除是迫切需要的。

蛀牙

一般婦女會有“懷孕時一定會壞牙”的錯誤觀念,而任由牙齒蛀蟲,實在非常不幸。其實,懷孕不一定會壞牙,而是因為懷孕時,孕婦生理及生活飲食習慣的改變,常會疏忽,全身倦怠,並且常有激烈嘔吐的現象,一刷牙就會嘔吐,因此很容易停止或荒廢刷牙。胃酸滯留口中,或常喜歡吃酸性食物,致使唾液PH值改變,也是造成孕婦容易蛀牙的原因。

急性牙根炎

有些較厲害的蛀牙,如果牙髓神經已經壞死,反而不會痛,病人一無知覺,但漫漫十月懷胎,便可能爆發急性尖牙周炎,根尖牙槽炎、根尖牙槽腫脹等急性症狀,也會有無法忍受的腫痛。因此,但凡無髓牙、殘根或以前已作根管治療而明顯地有根尖病灶的牙齒,都應該及早求診,及早治療或拔牙、補綴,以避免懷孕期間疼痛。

專家建議:所有的準媽媽們,要及時作口腔檢查,如果發現有問題要及早治療處理。最好您在準備懷孕之前,即作口腔檢查,務必在懷孕前“除舊迎新”,準備好一口“好牙”,這樣你就可以在幸福安詳的呵護期待下,迎接您健康可愛的小寶寶!

準媽媽孕期護牙要注意的要素3

準媽媽們孕期需要注意這些情況

症狀一劇烈嘔吐

大多數孕婦在孕早期都會發生嘔吐現象,如果晨吐頻繁以致於不能喝水、無法排尿,就易導致身體嚴重脫水,對孕婦和胎兒都會造成傷害。如果患上“妊娠劇吐”,孕婦就會在整個孕期持續嘔吐,影響胎兒的正常發育。

專家提醒:

一般孕婦都能抗得過去。如果嘔吐得厲害,比如出現連續兩天吃不進東西,或者嘔吐的同時還伴有高燒,就要到醫院去化驗小便,看是不是酮性酸中毒,並及時對症治療。

孕媽咪出現這些情況你要注意了

症狀二下肢水腫

有一些孕婦在懷孕時,常會出現腿水腫的情形。一般生理性的水腫,早上不腫,下午和晚上水腫比較明顯。下肢水腫時,除了通過睡姿、坐姿調整及適當運動、按摩等方式來緩解之外,適當的飲食調整對水腫也有一定的作用。

專家提醒:

孕期水腫症狀較輕者,不一定需要藥物治療,但是如果發生嚴重水腫,如果出現早上、中午、晚上都水腫,就要引起注意了。應及時到醫院就診,看是否患上妊高症。

準媽媽孕期護牙要注意的要素 第3張
  

症狀三陰道分泌物增多

孕期陰道分泌物增多是很正常的現象。陰道分泌物增多的一部分原因是由於這時你的雌激素分泌增多和流到陰道部位的血流量增加了。這些陰道分泌物是由宮頸及陰道流出的分泌物、陰道壁的衰老細胞及來自陰道內的正常菌群組成的。懷孕前,女性偶爾也會在自己的`內褲上看到這樣的陰道分泌物,只是現在比以前多很多。

專家提醒:

在還不到37周的時候,發現陰道分泌物增加或陰道分泌物的性狀發生了變化,如果變得稀薄,像黏液一樣,或者陰道分泌物有血色——即使它只是淡粉色或暗褐色,請立即去醫院找醫生看看。這可能是早產的徵兆。

如果陰道分泌物無味,呈黃白色團塊狀,而且讓你感到很不舒服(如外陰、陰道發癢或灼燒感),或者你的外陰看起來有些紅腫,可能患上了念珠菌陰道炎。

如果陰道分泌物發出惡臭味,泡沫狀,呈黃色、綠色或灰色,就有可能患有不同型別的陰道感染或性傳播感染,即便你沒有出現過敏、瘙癢或灼燒等症狀,也要去醫院就醫。

症狀四陰道出血

任何時候,一旦出現陰道出血現象,都應立即去醫院檢查。妊娠早期出現,要注意是否是宮外孕或先兆流產。如果在妊娠中期或晚期出現陰道出血,很可能說明胎盤有撕裂現象,或者是發生了其他問題,需要通過超聲波檢查來確診。

專家提醒:

當妊娠期陰道出血時並不一定意味著發生了異常病變。但流產、胚胎停育、宮外孕、胎盤異常,激素水平異常、宮頸炎、息肉以及一些慢性病都可引起孕期異常出血,應該看醫生。而醫生只要做尿妊娠試驗和B超檢查一般即可診斷,必要時做血清HCG和孕酮的檢測。

孕媽咪出現這些情況你要注意了

症狀五胎動增多或減少

胎動是胎兒的一種生理活動,如妊娠28周後,胎兒神經系統逐漸發育,胎兒會有一定的生物節奏,時睡時醒。睡時胎動少,動作小,有時媽媽感覺不到;覺醒時,活動多,動作大,媽媽會明顯感覺到。

因為胎兒有固定的休息和睡眠時間,所以準媽媽有時候不容易感覺到胎動。但胎兒靜止不動的時間最長不超過1小時。若胎兒1小時都沒有活動,準媽媽可以吃點東西,喝一點甜果汁,或者拍一拍肚子,正常情況下,胎兒會馬上恢復胎動。

此外,巨大的聲音、刺激的強光,均可增加胎動。除上述情況外,準媽媽的健康狀況有時也會影響胎動的次數,如發燒,胎兒活動量會減少,胎動次數也會相應減少。

專家提醒:

作為寶寶傳達資訊的方式,胎動是孕媽咪瞭解胎兒健康狀況的重要渠道。就好像媽媽通過表情來判斷孩子的需求和問題,孕媽咪需要通過胎動來監測胎寶寶在子宮裡的安危狀態。

如果胎動出現異常,則很可能是出現胎兒宮內缺氧。胎動減少直至消失後24小時內,胎心就會消失。因此,依靠媽媽的自我監控,每天掌握胎動變化的情況,

可以隨時瞭解寶寶在子宮內是否安然無恙,及早發現問題。所以,孕媽咪,每天都要溫柔地觸控肚子,確認胎動的情況。碰到“半天都沒有胎動”“突然就不動了”之類的情況時,千萬不要放任不管,趕快去醫院就診。

症狀六體重激增

孕婦懷孕後,必須適當增加營養,但是合理地控制體重對於孕婦是很重要的。孕婦體重過重會增加許多危險的併發症,如慢性高血壓、先兆子癇、妊娠糖尿病、腎盂腎炎、血栓症、過期妊娠及胎兒過大和難產等,甚至產下先天性異常兒。

專家提醒:

最理想的體重增長是在孕早期(懷孕3個月以內)增加2公斤,中期(懷孕3-6個月)以及末期(懷孕7-9個月)各增加5公斤,前後共12公斤。如果整個孕期增加20公斤以上或孕婦體重超過80公斤,都是危險的訊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