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秀吧

位置:首頁 > 人文素養 > 職場技巧

跳槽前後必做的事情有哪些

1.職位出缺的原因

跳槽前後必做的事情有哪些

面對自己可能接手的職位,應徵時得問清楚:“這個位置出缺的原因是什麼?”是原來職位的人升職、調配、健康考量等一般原因,還是績效不佳、人際失和、廉潔操守等負面理由?針對負面資訊,你要注意前面的人遭遇的問題,短時間能不能解決?相處不和睦是人的性格,還是職位設計的角色衝突?能力不足是不是老闆期望太高,沒有下放職權與資源

從問答之間的蛛絲馬跡,就可以知道這個職位與自己的人格特徵、能力是否相符。

2.企業文化和制度

必須弄清楚跳槽物件的企業文化,是充分授權,還是高壓集權;是家族色彩濃厚,還是走向專業治理?一旦得知新公司的管理風格,你得捫心自問,“我的彈性夠大嗎?我能不能在那樣的氣氛下,充分發揮所長?”否則過度樂觀赴任,最終會落得水土不服、白忙一場。

3.薪資條件和報酬

薪水背後代表的是“需求”與“自尊”,到底你的貢獻價值有多少,市場行情如何,勞僱雙方的底線在哪裡,都是交手的重點。若自己沒有很好的談判技巧,或是想要拉高新酬,不妨透過中間人或獵頭代為打理。

4.對職位的期望

當你知道職位出缺的原因,下一步便要搞懂老闆對這個職位的期待,而且最好“白紙黑字”。有的老闆勾畫一些虛幻的遠景,開了許多空頭支票,等到上任後才覺得受騙;也有的老闆對你的角色有太多不切實際的期待,沒有把遊戲規則談的清楚、具體。在詢問當中,應逐一問清公司的方向與問題所在,並適度迴應老闆可能的解決之道。

5.相關主管的管理風格

對中高層求職者來說,最好的做法是:與自己業務相關的主管都要面談。有的中高層主管只與直屬主管或人事聊過,對平行的主管完全不瞭解,跨部門合作時,才會因溝通不良,驚覺問題所在。有的則是隻跟董事長聊過,這些負責策略思考的大老闆,對於改革,多半充滿理想,十分容易“感召”人才。等到進去後,卻發現真正承擔執行重責的總經理,才是決定他未來工作形式的關鍵人物。

◆到任後要做的5件事

1.快速瞭解公司與團隊定位

到任後,不要不眠不休儘快進入狀況。因為在公司任何一個人眼中,“你已經佔了這個位置,領了一天薪水,沒理由說你才剛來!”你不妨將目光焦點分為大、中、小三塊。

“大”的是瞭解整個產業趨勢與特性,“中”指的是公司的定位、策略,“小”的是團隊的運作方向。初到任比較好的做法是,利用下班時間,把所有的資料都翻出來看,包括過去做了哪些決策,連續幾年的營收表現,還有人事、績效資料,瞭解越透徹,越容易思索下一步策略與人事的佈局,避免重蹈覆轍。

2.主動廣結善緣

對於新上任的人,有人給予厚望,也有人抱持著問號。“第一時間願意來支援你的不會超過兩成,因為大家都在觀望。”因此,不妨先向與自己業務相關的同事伸手,向他們請教,並建立起溝通的模式,包括目標與達成目標的標準,找一個團隊的共識。

另外,應把握員工休息活動機會,儘可能的參與。因為離開辦公室,大家在談笑之間,往往卸除心防,可深一層瞭解彼此,建立私誼。

3.避免誤踩公司的禁忌地雷

“辦公室政治”是新到任者最易誤踩的地雷。關於“訊息”之說,有時只是謠傳,若察覺一些微妙的跡象,顯示其真實性,要記得千萬別被框住。因為要在工作上求表現、長治久安,靠的是個人實力,而非某某派系相挺,一旦你肆無忌憚地向某一方靠攏,被貼上標籤後,在兩方人馬拉扯之下,很快就會活不下去。

4.訂立標杆,建立業績

對於資深的人而言,初來乍到,要贏得老闆的信任,得儘快做出來半年或1年的計劃,訂出時間的標杆。當你提出後,老闆會告訴你哪些沒問題,哪些需要修改,除了達到溝通的目的,還能讓老闆清楚你未來會有哪些貢獻。

若你不斷張揚自己以前的戰功,表現卻跟上一任沒兩樣,甚至更差,很快就會被看破手腳,甚至打入冷宮。

5.先小修正,再求大改革

“新官上任三把火”是表現企圖心慣用手法,但卻會引來最大的副作用。由於上司對你仍缺乏信任,改革太過急切,等於是對舊有勢力的挑釁,反彈力道自然不言而喻。因為老闆請來經理人,不是要他在自己好不容易建立的王國裡翻上一番,弄成焦土後就閃人,若真要進行改革,也要在傾聽員工聲音、充分了解組織問題後,與老闆取得共識,採取漸進式的做法。若組織改革有空間,在信任與磨合間,訂一個長期的修改順序,才能獲得最大的支援與資源。

標籤:跳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