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秀吧

位置:首頁 > 人文素養 > 職場技巧

新課標四大核心素養

資訊素養、讀寫素養、創新素養和社會責任感

新課標四大核心素養1

1、資訊素養:

包括資訊的獲取、加工、管理、表達等能力,以及運用資訊解決問題的能力。

2、讀寫素養:

包括閱讀理解、文學鑑賞、寫作表達等能力,以及運用語言進行交流的能力。

3、創新素養:

包括創新意識、創新思維、創新能力等能力,以及運用創新解決問題的能力。

4、社會責任感:

包括社會責任意識、參與社會實踐、關心社會公共事務等能力,以及運用社會責任意識解決問題的能力。除此之外,新課程改革還提出了八大核心素養,分別是:學習力、創新力、批判性思維能力、溝通能力、合作精神、實踐能力、資訊素養和文化素養。這些核心素養都是培養學生全面發展和適應未來社會所必須具備的能力。

新課標四大核心素養
  

新課標四大核心素養是:

1、要有執著的教育情懷。

2、要具有紮實強硬的專業素養。

3、要具有嫻熟的教育藝術。

4、要具有與時俱進的創新素養。

八大能力是:理想力,創新力,學習力,思想力,精進力,表達力、發展力以及藝術力。

教師,以教育為生的職業。這個職業是人類社會最古老的職業之一。

按照法律法規和行業規範,在規定的時間節點內,根據學校設施條件和個人職稱專業,安排學生入座、發放學習資料、備課授課、批改作業、引導輔導幫助學生學習、組織聽課練習,組織考試、傳授科學文化基本知識,

開展主持學術交流、提高學生的觀察學習、記憶認知、動手溝通、操作等綜合實踐能力,培養學生特長,促進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掌握經驗技術。

他受社會的.委託對受教育者進行專門的具有建設性的教育,執行各項教育政策,維護社會穩定,為國家和社會培養各類高素質或實用人才。在社會發展中,教師是人類文化科學知識的繼承者和傳播者。對學生來說,又是學生智力的開發者和個性的塑造者。

因此人們把“人類靈魂的工程師”的崇高稱號給予人民教師。在教育過程中,教師是起主導作用的,他是學生們身心發展過程的教育者、領導者、組織者。教師工作質量的好壞關係到我國年輕一代身心發展的水平和民族素質提高的程度,從而影響到國家的興衰。

新課標四大核心素養2

一、明確課程性質,彰顯課程的思想引領作用

《課程標準(年版)》指出:思政課是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關鍵課程,道德與法治課程是義務教育階段的思政課,旨在提升學生思想政治素質、道德修養、法治素養和人格修養等,增強學生做中國人的志氣、骨氣、底氣,為培養以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為己任的有理想、有本領、有擔當的時代新人打下牢固的思想基礎。

課程體現黨和國家的意志,是重要的育人載體,直接關係人才的培養方向和質量,涉及培養什麼人、怎樣培養人、為誰培養人的根本問題。道德與法治課程具有鮮明的政治性和思想性,堅持培根鑄魂育人,為培養能夠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打下牢固的'思想基礎。

課程彰顯思想與價值引領功能,以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展觀、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引導學生理解用馬克思主義的立場、觀點、方法觀察時代、把握時代、引領時代的意義,形成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踐行和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堅定理想信念,厚植愛國主義情懷,增進對偉大祖國、中華民族、中華文化、中國共產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高度認同,把愛國情、強國志、報國行自覺融入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奮鬥之中。

新課標四大核心素養 第2張
  

二、提煉五大核心素養,形成素養導向的課程體系

《義務教育品德與生活課程標準(2011年版)》主要從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價值觀三個維度來表述課程目標,《課程標準(年版)》實現了對三維目標的傳承與超越,從培養核心素養的視角來闡述課程目標。

核心素養是課程育人價值的集中體現,是學生通過課程學習逐步形成的正確價值觀、必備品格和關鍵能力。根據道德與法治的課程性質,基於社會發展和學生成長的需要,依據《中國學生髮展核心素養》,《課程標準(年版)》提煉了道德與法治課程致力培養的“政治認同、道德修養、法治觀念、健全人格和責任意識”五大核心素養。

政治認同是指具備熱愛偉大祖國、中華民族、中華文化、中國共產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情感,以及為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而奮鬥的志向,能夠自覺踐行和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道德修養是指養成良好的道德品質和行為習慣,把道德規範內化於心、外化於行。

法治觀念是指樹立憲法法律至上、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權利義務相統一的理念,使尊法、學法、守法、用法成為人們的共同追求和自覺行為。健全人格是指具備正確的自我認知、積極的思想品質和健康的生活態度。責任意識是指具備承擔責任的認知、態度和情感,並能轉化為實際行動。

五大核心素養中,政治認同是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必須具備的思想前提,道德修養是立身成人之本,法治觀念是行為的指引,健全人格是身心健康的體現,責任意識是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的內在要求。每個核心素養各有側重、各有指向,又相互聯絡、相互促進,共同形成了一個統一的整體。

義務教育階段的道德與法治課程致力培養的五大核心素養與高中思想政治學科側重的“政治認同、科學精神、法治意識、公共參與”四大核心素養前後有機銜接,呈現出不斷遞進的關係。

其中,“政治認同”是義務教育階段和高中階段都提出的首要核心素養,義務教育階段的“法治觀念”“責任意識”與高中階段的“法治意識”“公共參與”有機銜接,後者是前者的進階和提升,體現了義務教育階段和高中階段思政課目標培養的一致性和連續性。“道德修養”和“健全人格”則體現了義務教育階段學生髮展的特徵和需求。

《課程標準(年版)》圍繞五大核心素養展開,聚焦核心素養闡述課程目標,基於核心素養建構課程內容,變革教學方式促進核心素養的培養,以核心素養為主要維度研製學業質量標準、開展評價與考試命題,呈現出以核心素養為導向的課程設計和實施體系。

三、注重學段銜接,體現中國小思政課一體化設計

為深入推進思政課的改革創新,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2019年8月,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了《關於深化新時代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改革創新的若干意見》,指出要統籌大中國小思政課一體化建設,推動各類課程與思政課建設形成協同效應。

2020年12月,中共中央宣傳部、教育部印發了《新時代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改革創新實施方案》,根據學生的成長規律,結合不同年齡段學生的認知特點,按照循序漸進、螺旋上升的原則,構建了大中國小一體化思政課的課程目標、課程體系、課程內容、教材體系。

根據大中國小思政課一體化建設的思想,《課程標準(年版)》基於五大核心素養,統整設計了一至九年級的課程目標、課程內容、學業質量標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