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秀吧

位置:首頁 > 人文素養 > 職場技巧

如何處理社交焦慮

01 你有社交焦慮嗎?

如何處理社交焦慮

近來,我發現一件奇怪的事。

原本經常聚會見面的朋友圈裡,有一位朋友頻繁缺席,並且每次給出的理由越來越花樣迭出,從加班到身體不適,從家裡的狗生病到衣服洗了沒有出門能穿的外套,直到最後乾脆不回覆邀約見面的資訊。

他以前可是特別熱愛聚會的人啊,可現如今我們同城生活,見個面的時間成本不過是往返一小時的車程而已,他卻再也不露面了。

有一次我試探性的問他是遇到什麼困難了,還是真的太忙,他支吾了半天告訴我,他覺得他好像得了社交焦慮症,想到跟朋友見面就特別緊張,第二天要參加聚會的那個晚上甚至會焦慮的睡不著。

所以他乾脆拒絕了所有社交,除了工作相關的應酬,基本變成了一個徹頭徹尾的宅男。

為此我還發起了一個小調查,你是否有過因為社交而感覺焦慮?回覆問題的人有近100名,我得到的答案是62%的人都有不同程度的社交焦慮。

看起來,社交焦慮真的變成一種流行病了。有這麼多的人因為焦慮而減少甚至迴避社交,難道以後我們的來往就只能通過社交網路這種虛擬的渠道了嗎?

朋友問我該怎麼辦,或許深受其苦卻找不到出路的不止他一個,在社交焦慮還未升級轉化成更大的問題之前,每個人都應該自查、剖析和找到解決辦法。

每個人都不是一座孤島,社交網路是我們賴以生存的條件之一,迴避社交絕不會減輕你的困擾,還會帶來更嚴重的問題。

我跟身邊有這樣的困擾的人聊過之後發現,其實真正讓他們感到焦慮的並不是社交本身,而是社交會給他們帶來什麼。

02有社交焦慮的人,也許更值得交往

就像有人害怕坐飛機,有人害怕走夜路,他們所擔憂的都是這件事會給他帶來什麼樣的結果。

害怕做飛機是怕遭遇不測,不想走夜路是怕遇到危險,而社交焦慮背後的動機更為複雜,擔心的事情也更復雜。

社交真的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它需要我們能明確社交的意義、清楚自己的目標、瞭解自己、瞭解他人、在社交過程中找到溝通的方法、對他人的反應做出適當的迴應…等等諸如此類的細碎環節,才構成了社交這一複雜而浩瀚的工程。

其中任何一個環節出錯,都可能影響工程的順利進行。

面對這樣繁瑣、有挑戰的事,我們的焦慮其實是必然的,可以說每個人都會有一定程度的焦慮,這是正常的情緒。只是這種必然產生的焦慮保持適度才有正面意義。

通常,對社交有適度焦慮感的人是更值得交往的人,他們對他人敏感,更善於傾聽,也更容易理解和體諒他人。因為適度的緊張水平會更讓他們更容易察覺周圍的資訊變化,而不是隻關注自身,變成社交中那個對他人遲鈍的傢伙。

可是一旦這種焦慮超過了適度的水平,就會變成我的那位朋友,為社交困擾,出現退縮行為。

03我們究竟在焦慮什麼呢?

控制感喪失

誠如前面所說,社交真的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並且有很多我們控制不了的環節。有一部分社交焦慮的人正是因渴望較高的控制感而對社交望而卻步。

相比社交而言,獨自在家打遊戲、看電影等一個人能完成的活動對於他們而言更為輕鬆自在,因為可以選擇和控制的部分更多。但一次社交活動中,他們可能要面對陌生的環境、陌生的人,即便是跟相熟的人聚會,他們也無法預測和操控對方說什麼、對方會對自己的表現作何反應。

更不要提社交中可能會遇到的尷尬窘境,如果話不投機怎麼辦?如果冷場怎麼辦?如果產生矛盾和衝突怎麼辦?

這一系列不能完全由自己控制的問題便是焦慮的來源,他們光是在腦海裡想象這些情境就覺得頭疼,更難讓自己在真實問題出現的時候感到舒適並應對自如。

因為他們感覺自己控制不了局面。

固化的社交模式帶來的不適

我們從出生起就開始了社交,跟父母、親戚、鄰居、同學等等的來往,都可以稱之為社交。所以,在我們長大成熟之前,每個人內心都已經建立起了一些關於人與人之間交往的假設和價值觀,就是我們的社交模式。

比如,學生時代,你和同學之間的交往就是大家結伴學習、上下學、下學後玩耍,這是一種相互支援和陪伴的社交模式。

但可能到了大學時代,你會發現,每個人選修的課程不一樣、作息不一樣、愛好興趣也不一樣,先前的支援和陪伴模式不再適用,更適合當下的是以精神交流為主的模式,比如跟同一社團裡的成員聊興趣愛好,可能是跟有相同求職目標的人聊實習經驗。

待到真正進入社會,你跟同事之間的交往是基於合作、共同完成工作目標,與大學時代也不相同。

可以發現,沒有一種社交模式可以貫穿始終,讓你無往不利,我們面對不同的人、不同的物件都要採用適宜的方式。

有的人會在社交模式的轉變中感到不適,因為以往熟悉的方法不再起作用,他們會感到茫然,還有可能在人際交往中感到挫敗。這也是社交焦慮的來源之一,他們還未掌握多元化、可以變化的人際模式。

具體而言,他們可能不知道面對新同事說什麼,跟同學的戀人該以什麼尺度相處,面對合作伙伴該保持什麼樣的溝通頻率等等。

從前建立的人際交往模式越固化,它帶來的阻滯越明顯,因為要改變自己去適應不同的社交情境的確需要假以時日。

被評價的壓力

如果說前兩種是相對個性化的社交焦慮來源,那麼擔心自己被評價可以說是更普遍的原因。

外界的評價是很多人的壓力源,人人都擔心自己看上去不夠好、不足以讓別人喜歡。

社交之所以讓你感到焦慮,就是因為每個人都試圖表現出自己其實並不具備的品質。即便你不是刻意為之,但肯定會不自覺的努力散發魅力,因為不被他人喜歡會讓你更不喜歡自己。

你擔心別人說你不大方,所以你搶著買單;你擔心別人說你無趣,你努力講段子;你擔心別人覺得你負能量,你都不敢吐苦水。長期處在這種裝模做樣的社交環境當中,誰會不焦慮不疲憊呢?

我的朋友正是因為投資失敗,怕讓別人覺得自己是個loser,由此才開始了社交焦慮的發病。

當然,引起社交焦慮的原因不侷限於這三種,情境因素、個人生活當中的壓力、以及自我認知等等都可能會引起暫時的焦慮,並直接反應在社交活動當中。

標籤: